明眼人都看得出進來,皇帝其實并未真正生裕王的氣。
否則的話,皇帝就不可能僅僅只是禁足了。
裕王對外出兵的權利,其前提就建立在皇帝和朝廷不反對的情況之下。
因此,皇帝要真的對他這次出征不滿,只需要一旨便可強制性地讓他退兵。
只要之后的封賞不出差錯,就算是有人不甘也不會多說什么。
北疆屬于大離,而大離的主人就是皇帝。
因此,只要皇帝不做兔死狗烹之類的事情,他的決定就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皇帝之所以將裕王軟禁,在他們看來,是擔心放他回去之后,他又肆意行事,不停指揮。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站在老皇帝的角度來看,解決大離境內的混亂才是重中之重,而那些蠻夷只要沒有真正的攻破大離的邊境,那么就不算什么嚴重的問題。
因此,他是傾向于和這些蠻夷談和的。
至于之后這些蠻夷會不會撕毀合約,不止是下面的人,便是如今躺在病榻上的老皇帝自己,又哪里看不清楚。
只不過,撕毀合約的前提是有利可圖。
而在老皇帝看來,只要解決大離境內的混亂,讓百姓生活得以恢復正常,這些蠻夷自然不敢騷擾沒有了內憂的天朝上國。
甚至到時候,是誰撕毀合約還說不準嗎
玩政治的,心思都臟。
對于老皇帝來說,只要師出有名,不損大離天朝上國的名望,撕毀合約什么的根本不再話下。
能夠維持兩方關系,從來只有武力和利益罷了。
而對于侵擾了大離邊境多年的這些蠻夷,縱然這些簽訂了合約,想要找到一個反悔的借口,其實也很容易。
甚至包括那些未曾侵擾過大離的蠻夷,想要找也能找到合適的理由。
四海之地,莫非王土。
一句不尊王化就可以了。
大離的各代皇帝,雖然很少用這個理由擴張領土,但不代表不能用。
能夠擁有這么大的疆域,大離的皇室,又怎會真的是良善之人
那些疆域面積,可不是別人送的。
甚至于老皇帝軟禁裕王,在有心人眼中,未必不是在做藏鋒之舉。
這些年,特別是在蠻夷之事上,裕王著實是有些高調過頭了。
一柄劍,若是使用久了,未免就會生鈍。
而這次的軟禁,明面上是在打壓裕王,實際上卻是在磨礪他,讓他在出鞘之后,變得更加鋒銳。
裕王府,練武場。
帝辛聽著趙襄齊收集來的那些消息,忍不住輕笑出聲。
說實話,饒是他和老皇帝在討論出這個理由的時候,都未曾想到這一點。
軟禁裕王府。
用這個理由,只是讓帝辛留在京城的同時,可以變相地迷惑成王,讓他覺得老皇帝并未有立儲的意思。
同時也是以定期反思的方式,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出皇宮,給老皇帝療傷。
而不會被人察覺異常。
不過這樣也好。
這種猜測越多,那么能夠起到的迷惑效果就越強。
如此,他和老皇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藏得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