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使的確不知栽贓之人是如何得到那批武器的,我族使團中并未丟過任何武器。”
這才正確的應對方式。
若是承認那批武器是他們丟的,那么丟的地點時間等等,一連串的盤問下來很有可能會露出馬腳。
倒不如像現在這種來個一問三不知。
這樣他們縱然懷疑,也沒法繼續往下問了。
可惜的是,這個借口應對其他人的盤問或許有效,用來敷衍趙襄齊卻是不怎么夠了。
倒不是說趙襄齊比其他人聰明多少。
而是因為,在捎帶了一下其他使團,讓他們不敢參與進來之后,趙襄齊的這個問題,只是為了再將懷疑,重新定焦回琉球使團身上罷了。
又不是為了真的破案,趙襄齊秉持著紈绔王爺的風格,對于那些證據自然是不在乎的。
他只要按自己的那一套邏輯說下去就好了。
“哼,蠻夷之人,未曾開化。誰知道你們說的是真的假的。”
明晃晃地又諷刺了一波之后,趙襄齊冷哼道“按本王所說,父皇就不應該放你們蠻夷進入我大離境內,如今平白搞出這些麻煩來。”
他不滿地說道“下一次父皇召見的時候,本王一定上奏,將爾等這些蠻夷早日趕出去為妙。”
明明是說得刺殺,卻又來了一次全屏攻擊。
其他使團之人,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齊王這些話,倒是沒有再強行將他們和昨日的刺殺扯上關系了,但是卻也將他們這些外族使團當做了一丘之貉,打算一起攆出去。
不過他們也沒有多少擔心。
齊王這個人他們都聽過,一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最多也就是在這里說兩句,根本無法左右這件事。
而琉球使團的人,臉色卻一個塞一個的不好。
先入為主的概念下,齊王似乎已經認定了他們就是策劃昨日刺殺裕王的真兇。
而對于這樣一位混不吝的王爺,他們卻也沒有什么反駁的辦法。
從齊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不管他們怎么解釋,甚至將證據擺在他的眼前,他都可能不會相信。
只剩下一邊門板的院門前,田榮眼中閃過一抹殺意。
隨后就化作了無奈。
他如何看不來,齊王背后真正的主使者還會那位裕王爺。
但是和那個侍衛不同,兄弟關系不同于主仆,沒有明確的上下屬關系。
他可以以那名侍衛受到了裕王的指使為理由要一個交代,但是齊王只需要來一句“兄弟情深,難以自禁”就可以擺脫和裕王的關系。
和這位齊王要交代
政治上的博弈,終究還是因為彼此各有所求,所以才會做出取舍。
但對于這樣一位閑散王爺,以裕王鳴不平為由,今天這事就算有錯也最多被禁足一段時間,罰些俸銀什么的,根本無關痛癢。
他用來對付裕王的辦法,根本無法用到齊王的身上。
而至于武力威脅
在大離的地盤,田榮要是敢因為大離王爺的幾句話就出手,那才是真的找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