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因此贊譽,世家乃國之棟梁、立國之石也。上百年下來,當年的流民在各世家所轄地安居落戶,子生孫,孫又生子,早已落地生根,與原居百姓無異,何來返籍之說陛下,若讓他們返籍,世家則元氣大傷,分崩離析也當年五姓世族為大周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遠居鄉野,不理朝政,還請陛下您能體諒則個,莫讓我等心寒吶”
其他世家所屬也紛紛出列,沖著宣武帝稽首,齊聲高呼“陛下,莫讓我等心寒吶”
御座上的宣武帝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
當年太宗起事,糧草兵器不足,多儀仗世家之功,因而立國后世家實力大漲,大周國力微弱,立國不穩,對世家多有儀仗,因而以安撫為主。
經過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和休養生息,大周已經國力強盛,羽翼豐滿,世家貪得無厭的擴張已經侵犯了朝廷的利益,只有進行打壓和削弱,才是大周延續的根本,否則又會重蹈前朝滅亡的覆轍。
如今崔世宏的一番話義正言辭,把世家擴張勢力的行為美化成濟世的仁德,冠冕堂皇,最后還把皇帝至于忘恩負義、不仁不義之地。
如果宣武帝真的要求他們遣返流民,那他就成了數典忘祖的不仁義之輩了
朝廷的氣氛頓時變得緊繃又可怕,所有人都能看得出皇帝的震怒,但又不愿意出頭惹一身騷,全都保持緘默態度。
就在這時,一直穩如泰山崔維楨終于有了動靜,他出列啟奏“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周所有的土地和百姓都在您的圣明管轄之下,俯首貼臣。微臣承蒙皇恩,愿意為陛下排憂解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然自古忠孝兩難全,微臣個人志向與家族利益背離,左右為難,今日肯定陛下做主,替微臣分宗”
三叔公也緊跟而上“微臣乃崔氏三十二代嫡系之屬,也請愿分宗,自此與崔侍郎合為一宗,尊其為族長,請陛下應允”
他從袖子中掏出一本奏折遞給殿中宦官,由宦官呈現給宣武帝,上頭寫著崔家嫡系支脈和各房想要分宗的請愿,一看就是提前準備好的。
崔世宏臉色瞬間變得異常難看,突然意識過來,他上當了
三叔一開始的請旨不過是聲東擊西,等到他跳了出來,才和崔維楨挑明真正的目的,料定他在落了陛下一次面子后,絕對不敢在分宗一事上,再次違抗皇帝的旨意。
哪怕是當年世家勢大之時,也不會有恃無恐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違抗皇帝旨意,更別說現在了。
他的眼神像是淬了毒一般落在兩個叛徒身上,崔維楨坦然視之,甚至還開口說道“維楨另有志向,還請大伯成全。”
崔維楨的從容和鎮定像是一個引子,終于把崔世宏心中的火氣點燃,他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怒斥道“荒唐嫡系分宗自古未有,你們這些行為與數典忘祖無異,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除非除非你們自愿逐出崔家”
他看似憤怒,實際上是搶在皇帝發言前定下基調,以便占據不敗之地。
即便是發怒,也是一只老謀深算的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