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崔維楨對此已經習慣了,畢竟是在通善坊,蓁兒的名氣大著呢,雖然葉家才在此落戶沒幾年,坊內的街坊鄰居們無不以
此為榮。
葉蓁蓁對此情景早有預料,來之前就備了許多零嘴小食,她吩咐著小丫鬟“玉盤,把準備好的食盒拎下去,里頭有一些飴糖點
心,給孩子們分吃了吧。”
玉盤拎起盒子,圓圓的臉蛋全是笑意“夫人心善,小娃娃們有福了。”
可惜她小時候沒有福氣,沒能碰到夫人這樣慈善的貴人,每次回娘家都會給街坊鄰居的小娃娃們送零嘴,這樣和氣大方的貴人
,哪個孩子不喜歡呢
通善坊的居民們雖然不窮,但也不是各個都有閑錢給孩子們買零嘴,更別美味如景寧伯府出品的吃食了。
說一句夸張的,每次夫人帶來的零嘴吃食,都是那群小娃娃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
玉盤下去后,孩子們激動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地傳來,聽著他們純粹的歡喜和感激,葉蓁蓁不由莞爾一笑,享受了一把圣誕老人
的快樂。
一回頭就對上了兒子疑惑的視線,她教育道“孟子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雖然咱們不能做到兼善天下,但在能
力范圍內,給身邊人帶來更多的快樂和幫助也是可以的。就比如說現在,這些點心零嘴的花銷對咱們來說不足掛齒,但對于這
些一年到頭都沒有機會一嘗的小孩子們來說,這相當于無上的美味和甜美的記憶,咱們的舉手之勞,足夠他們開開心心地過一
個好年,何樂而不為呢。”
崔執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問道“娘,這也是您創辦永善堂的初衷嗎”
“是的。”
興許是前世從未缺過錢的原因,在生活質量得到保證后,葉蓁蓁對錢財并沒有多大的執念,更注重的是一種精神追求。
有些人覺得她大把銀子撒出去做慈善,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但她并不覺得如此,大概是彼此的追求不同的。
“慈善的的本質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這些是需要耗費銀兩的,別看娘親的國色胭脂坊開遍各地,但大部分收入都投入慈
善中去了。如果娘沒有辦慈善堂,這些銀兩日后就是你的。”
葉蓁蓁說道這里,微微一頓,仔細觀察著兒子的神色這是她第一次如此直白地與兒子談及這個問題,畢竟在許多人的觀念
里,語氣把銀子花在外人身上,還不如留給自家兒子。
兒子已經到了懂事的年齡,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令人欣喜的是,崔執端并沒有心疼,而是說道“這本來就是娘親掙的銀子,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爹爹說了,男子漢要有志氣
,想要銀子,就得自己掙。”
葉蓁蓁開心地笑了“對,咱們家的旺仔真有志氣。”
她的國色能夠順順利利地開遍全國各地,并不單獨是她的功勞,一是有王祁在全國各地奔波管理,二是有朝廷的支持。
畢竟她把胭脂坊和胭脂鋪的大部分收入用作慈善,宣武帝和皇后是看在眼里的,對此贊許有加,不管其他人有多么眼紅,也不
敢出手排擠打壓,否則,那就是與朝廷作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