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年三十也得開。”
劉玉明嘆了口氣,接著回房準備明天的開會資料。
第二天一早,劉玉明準時到達會議室,這次會議是關于最新的土地流轉政策。
現在國家鼓勵政府流轉和種植大戶流轉,流轉的土地只能做糧食種植使用,集體土地需要80村民同意,村民可以采用收租,入股,互換等形式,在流轉過程中,也必須保證村民利益。
老張開完會,有些感慨“這是跟土地杠上了啊。”
之前先是冬季種植,接著又惠民補貼,這一系列政策雖有效果,但只有大規模種植響應,像長龍縣這些山區地帶雖有響應,但大多村民還是處于不愿折騰不愿理解。
“這能回本”老張繼續問。
現在市場經濟,要是政府和種植大戶牽頭把土地全部承包,這些土地能種是能種。但有人力物力成本。比如市面糧食一塊一斤,他們折騰了半年,賣五塊才能回本。
這么貴的糧食賣給誰
國內肯定賣不動,至于倒騰到國外國外也不會買這么貴糧食啊。
老張在這雜七雜八的想著,劉玉明道“上面怎么安排,咱們怎么干,要相信國家政策。”
兩人聊了一會,直接前往萍水鎮。
按照縣里安排,他們必須在一個月內把三十萬畝土地全部利用。能種小麥的種小麥,不能種的種土豆,總之,土地不能浪費
在接下來的三天里,全國各地全都扎根土地流轉工程。
現在過年期間,各村各戶外出打工的回來,再加上村委會安排,有不少村民簽訂了土地轉讓同意書。大家可以自愿選擇收租入股等形式。有感覺自家地理位置優越的,選擇入股。感覺自家地里種不出什么,選擇收租。
轉讓合同三年一簽,村民們可以自愿選擇。
就在這風風火火的工作中,大年初三,長龍縣同意流轉的土地已有二十三萬畝。
老張看著一沓沓文件,嘆了口氣“完全是虧本買賣。”
長龍縣平均租金230元畝年,再加上后續的土地平整,種子肥料,全部成本兩億。按照畝產800斤小麥計算,23畝可產18億收益,這還是最理想狀態。
“可能是打糧食戰。”劉玉明想了想道。
他雖堅定的相信國家政策,但現在大規模種植,肯定影響來年糧食價格。現在網上已經出現多糧食政策的文章,不僅他們,就連其他人也不懂國家政策。更有不少國外媒體暗諷龍夏的失敗決策。
“現在還辦不辦公”就在這左思右想中,辦公室大門打開。
劉玉明一抬頭,只見王學才和幾個老頭站在門口。
“王先生。”劉玉明連忙起身。現在辦公室人多,他也不好再稱呼王學才為王鎮長,但對他是發自骨子里的尊重。
劉玉明招呼王學才坐下,問“您是來簽土地流轉合同的”
“不是。”
王學才開門見山“我們有八十畝土地,想咨詢一下種植補貼和良種補貼。”
“自己種”劉玉明一愣。
現荒地雖有政府接手,但政府需要派遣勞力物力,還要對當地地形熟悉,種起肯定不如農民自己靈活。國家這次也是以農民自種為主,農民不愿意種了,國家才接手。
就在這左思右想中,只聽王學才道“我這幾天動員了一下,年紀大了,幫不上什么忙。”
他這段時間一直關注著龍夏新聞。
龍夏從古至今一直重視糧食發展,而現在這一系列政策,無一不是在為農民謀福利。現在國家鼓勵種植,他嘴上說著不關注,但也希望把萍水鎮的荒地利用起來。
他自從國家流轉政策頒布,就一直游說熟人種地,有不少村民響應號召簽了合同,現在流轉合同已經是村民討論的熱點。
這對村民對國家都是一舉兩得。
王學才七十二歲,這次土地流轉政策,家里小輩建議把家里二十畝地全部流轉出去。
土地流轉是個好政策,但他種了一輩子,還是想自己種。就這樣,他聯系了一些老伙計,一起組團過來咨詢。
王學才繼續問“良種補貼是不是種出來了才能領”
“良種補貼是根據糧食品種給的補貼,咱們可以先領種子補貼,之后還有肥料補貼”劉玉明認真講解國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