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良沒有立刻回去。
他和烏恩其留下來,在顧家商場里看著自己的山貨鋪子。
他們認真地推銷,統計每天的銷量,有時候也出去尋找更多的客戶。
程良的目標很明確,他想要穩定的大客戶,或者很多小客戶。
能把整個山上的貨都買下來。
讓村里和山上的人都不那么窮。
他們倆每天忙忙碌碌的,只有晚上才回錢奶奶家住。
畢竟程良和烏恩其沒結婚,隋爺爺挺傳統的,只安排程良在書房住,讓烏恩其住在潘敬屋里。
烏恩其第一次住進來時,非常羨慕。
“以后我有了女兒,也讓她住這樣的房間。”烏恩其對潘敬嚴肅承諾。
這個小小的粉色房間,是張紅娟的安心之處,是顧雋的心心念念,現在,也開啟了烏恩其的少女夢想。
除了房間里多了個烏恩其,潘敬的生活變化不大。
小學二年級的科目,仍然很簡單。
在老師提問時,潘敬看著同學們緊張的小臉蛋,時常生出莫名的驕傲。
學霸是多么寂寞啊,潘敬自戀地想。
放學路上,仍然有張紅娟和顧雋同行。
顧雋現在帶的零食更多了。
他家商場的貨源越來越廣,物美價廉。
顧家商場開始不時地出現在京市人的口中。
顧雋拿來的零食也越來越花哨,包裝袋上還印著各種不同的語言。
有些甚至潘敬都沒見過。
畢竟上一世,愛吃零食的年紀,她沒得吃。后來能吃了,為了體型,也不敢吃。
現在的潘敬放開了膽子,愉快地和小朋友分享零食。
然后,一起發胖。
今天放學后,出了校門,剛拐了個彎,顧雋就翻出書包,拿出了幾個長條條軟糖。
“喏,今天是草莓口味的。”顧雋分給潘敬和張紅娟。
然后三個小朋友每人嘴里放了一條軟糖,慢慢享受甜味。
“糖是怎么做的”忽然,顧雋問。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時常會有奇怪的問題。
潘敬解釋不了,只能搖頭。
張紅娟也不太了解,只隱約記得科普書中提到過一些“好像糖是從甘蔗和甜菜里來的。”
顧雋不求甚解,得到一個不確切的答案也滿意了。
他繼續自己的暢想“今天吃的草莓味的糖,昨天吃的蘋果味的,前天是”
顧雋忘了。
潘敬幫他回憶“前天是葡萄味的,大前天是香蕉味的。”
顧雋說“既然糖能做成水果味,那蔬菜也可以。”
潘敬點頭“有道理。”
顧雋得到了認可,更加大膽“那糖能不能做成辣椒味”
“香菜味”
“大蒜味”
潘敬覺得這樣的糖不會好吃,但是為了保護顧雋的想象力,她勉為其難“應該可以吧。”
顧雋看著墻角的煙頭“也可以做香煙味。”
“或鼻涕味。”
“腳丫味。”
“我今天的臭臭很臭,但也臭得很特殊,如果有這個味道的糖,我一定會嘗嘗的。”顧雋堅定地說。
潘敬不想鼓勵他了。
嘴里的糖不甜了。似乎還隱隱約約有一點顧雋的臭臭味。
張紅娟面無表情“顧雋,閉嘴。”
這是發火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