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認知讓她有點小郁悶。
一樓的書架就這么點,而且毫無探索意義,她想了想,走向二樓的樓梯,又重新返回,隨便順走了幾本放在空間中。
樓梯同樣很破舊,是木質的,有些地方已經腐朽了,走在上面,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木槿走得很小心,生怕會把樓梯踩壞。
有驚無險到了二樓,入目之處煥然一新。
屋內地板干凈得不染纖塵,一排排整齊羅列的書架,足有二十個,幾乎占滿整個房間。上面擺放的凈是些嶄新的圖書,有經典的佛家著作,更多的是小說名著之類。
她抽出一本西游記,里面干凈的書頁泛著墨香,很明顯也是嶄新的。
她不死心,迅速看了看所有書架上的藏書的側面名稱,幾乎全是小說名著,甚至還有打印成冊的網絡小說。
又隨機順走了幾本,木槿走向二層到三層的樓梯。
這次穩多了。
走到三層,房間的面積明顯縮小,窗戶打不開,是密閉的,光線無法透進來,整個房間一片昏暗。
木槿拿出之前世界里余穆寒放在她這兒的遠光燈,打開之后,視線頓時敞亮起來。
三樓的房間布局和一樓很像,卻很是干凈,只有三個小書架,每個書架只有兩層,上面稀稀落落擺著幾本書。
木槿忙拿起一本,封面沒有書名,打開第一頁,有金色的大字寺院僧侶名冊大全。
她眼神頓時亮起來。
這個有用
帶著激動的心情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方丈的黑白大頭照
再往后翻,她不由有些失望。
只有簡短的介紹方丈大師,俗名魏存志,于1940年8月來到本寺做沙彌,一年后晉升為方丈。
木槿微怔,翻了下手機上的日歷,現在是1965年的6月15日。
只知他是二十五年前來的,連年齡都不清楚。
之后的人,木槿認出來了大半,有開門迎接他們的兩個沙彌,還有十個布菜的沙彌,另外六個人,她認不出。
相關信息更是模糊,只有個法號,俗家名字是沒有的。
做素齋的僧廚,并未在名冊上。
只有包括方丈在內的十九人,除此之外,沒了。
木槿不解地擰眉,難道,其他沒見到的沙彌,其中一位就是僧廚
她直接將名冊丟進空間,翻看剩下的冊子。
又拿到一本,她便愣住了。
這本看上去有些舊的藏書,里面是發黃的空白紙張。
一連翻了幾本都是如此,她將之舉起來,用光從不同角度照射。結果都一樣,似乎確實是普通的白紙。
她不死心,翻遍了為數不多的書,終于在最后找到了一本有字的。
第一頁,寫著書名寧谷寺志。
“本寺于1938年7月對外開放,香客不斷,我佛庇佑下,幾乎所有的香客都心想事成。
”
看了整整十頁的彩虹屁之后,木槿終于瞥見一條關鍵信息。
“方丈魏存志,法號靖一,曾為其枉死的父親祈福,自愿遁入空門,作為一名小沙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