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熙最終還是沒用得上魏珩幫她的這些,她沒把魏珊的喜好融入到簪子的設計中去。顏熙給魏珊精心設計的這支簪釵,靈感就來自于這秋日的午后。
溫暖,靜謐。
這支釵沒有很華貴,但細看卻十分別致。而且十分應景,魏珊是菊花盛開之際的生辰,顏熙就以金絲金線做出了一朵菊花為主飾物。
能看得出來是用了心的。
而且魏珊的性格較于魏琦可能會更文靜內秀一些,所以這種乍一看并不突出,但細細品來卻覺得意趣無盡的飾品,正適合她。
顏熙趕在了魏珊生辰的前一天把簪子做好了,她沒有直接送去給魏珊,而是先呈到了老夫人跟前。
老夫人看了后,不免也要點頭贊許“看得出來,你是用了心思的。你這雙手,果然是巧得很。”說罷,老夫人便把裝著簪子的木盒合上,然后遞給一旁的嬤嬤,命嬤嬤差人送去給魏珊。
至此,顏熙知道自己這樁差事算是交了。
雖然來之前她就有信心老夫人會喜歡,但這會兒能真切的直接得到老夫人的夸贊,她心中松了口氣的同時,還是很高興的。
魏老夫人是見過大世面的,若她都滿意的話,想來祖母從前說的是沒錯的,她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
既有天賦,她就能吃上這碗飯,也就不愁日后在京中呆不下去了。
顏熙心里雖很高興,但她知道老夫人這樣的大家族老封君,肯定喜歡穩重且謙遜的人,所以,顏熙并不太敢把心中的竊喜表現出來。
面對老人家的夸贊,她也只是本本分分回答道“是老夫人您謬贊了,顏熙沒有那么好。”又說,“只要姑娘們喜歡就好。她們戴了高興,顏熙心里也高興。”
魏老夫人之前是沒把顏熙放在心上的,既然她是珩兒流落在外時結識的女子,她又愿意跟在珩兒身邊,委身于珩兒且珩兒也有收她做房里人的意思,她便只由著他們去了。
只要她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不耍什么手段不搞什么幺蛾子,以至于鬧得家中雞犬不寧,她也不會手長到伸到孫兒房里去。
珩兒性子冷淡,若真能有一個可心的人去暖一暖他那性子,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情。
魏老夫人原以為顏熙出身不高,是和府上陳姨娘甄姨娘一樣的,有點姿色的平庸女人。
卻沒想到,顏熙卻叫她刮目相看。
有一手好手藝活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她的為人處事。
懂分寸,知進退。
至少在送簪子這件事情上,她是能看得出來這顏姑娘是頗費了些心思的。府上兩個姑娘她都一樣對待,并沒厚此薄彼,甚至是拉幫結派,以至于叫琦兒珊兒姐妹之間更是鬧有別扭。
她送琦兒的簪子,嬌艷奪目又張揚,正適合琦兒那明艷的長相。而送珊兒的則雅致清新,雖乍看不如琦兒的貴重,但細看卻是能看出是很費一番心思的。
一碗水端得平平的,又投其所好,肯定是能令二人都滿意。
不說別的,就光這份心思,也是讓魏老夫人多生出了些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