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夫婦四月二十五這日初抵的京,正好是衛轍籌辦了還禮宴后沒兩日。
在快要到京城,還住在驛站的時候,衛家夫婦就先往京城給兒子來了信。衛轍一時走不開,但他卻差遣了身邊的人親自去接。
等到二老抵達京城這日,衛轍更是早早便候等在了城門口。
遠遠瞧見是自己府上的馬車過來,衛轍甩下鞭子一策馬,立即便迎了過去。
而二老也把頭伸在了馬車外面,遠遠看到一個玄衣郎君朝這邊策馬奔來,二人忍不住便哭了出來。
十二年了,從三郎十一歲被軍爺帶走,到如今十二年過去,他們是再沒見過他一眼。
起初那兩三年還好,還偶能往家中遞個信來。可后來也不知發生了什么,竟是再得不到有關他的一點消息。
當年同他一起參軍的要么已經回家安置,要么還在軍中的仍有消息回來就只有他,生死未卜。
他們都已經做好了其實這個兒子早已戰死沙場的準備了,可突然的某一天,卻又收到了他差人送回來的信。
天知道他們夫婦當時有多高興。
這種失而復得的喜悅,想必這輩子都不會再有第二回了。
二老正感懷時,衛轍已經打馬到了跟前。
到跟前后,衛轍立即翻身下馬,然后一撩袍擺便單膝跪地。他抱手向父親母親請罪道“孩兒不孝,請爹爹娘親受孩兒一拜。”說罷,他便彎腰曲首。
衛家二老見狀,忙匆匆從馬車上跳下來。
兩人一人一邊,緊緊扶著衛轍。
二老面上淚水還掛著,這會兒熱淚又奪眶而出。
“三郎,你快起來,快起來。”衛夫人一邊扶著兒子一邊說,“你是為朝廷效力去的,你這是大忠大義。我和你爹,都為能有你這樣的一個兒子而自豪。”
一旁的衛老爺只是拼命點頭,附和著妻子說是。
男兒有淚不輕彈,尤其還是衛轍這樣的血性男兒。戰場上九死一生,潛入敵國時險象環生,他也從不曾皺過一下眉頭。
而如今,與日漸年邁的老父老母重逢,倒是垂了淚。
一家人激動過后,情緒也漸漸平穩了下來。
衛夫人這才有空好好去打量自己這個兒子。
“比你當年走的時候可高太多了。”衛夫人一雙眼睛就跟黏在了幼子身上一樣,舍不得挪開,一寸一寸的打量,完了后還忍不住夸贊,“你幼時就是兄弟三個中長得最好的,如今闊別多年,竟比從前還要俊朗。三郎,你也該娶個媳婦了。”
衛轍“”
父母催婚,雖晚但到。
衛轍陪著笑說“您二老一路舟車勞頓,想必是累極。府上一應酒飯都備好了,就等著給你們二老接風洗塵了。”
二老也知道這事是急不得的。
總之如今他們人都到這兒了,難道還怕兒子娶不上媳婦嗎
所以,一時倒也沒再提。
衛轍親自攙扶著父母又登上馬車后,他則轉身翻身上馬,他騎馬跟護在車邊,同父母一道進城。
衛夫人并不知道顏熙的近況,她以為顏熙這會兒人還在魏國公府。
想著總往魏國公府遞信不好,怕打擾人家,所以,此番抵京前她也沒有捎帶往顏熙那兒也送一封。她想的是,等人到了京城,在三郎府上住下來后,屆時再親自去魏府見她一面也不遲。
也是這個時候,衛夫人才想起來有件事還沒告訴兒子。
“對了三郎,有件事情,我和你爹覺得有必要和你說一下。”說到這里,衛夫人下意識朝一旁衛老爺看去一眼,然后才繼續道,“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我跟你爹錯把魏國公府世子認成了你,然后領回了家并且,還給定下了一門親。”
衛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