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胤礽一開始跟康熙提出打算追討國庫欠款的時候,康熙原本是不打算同意的。
為什么呢
原因很簡單,其一就是因為康熙當初之所以開放國庫讓文武百官都可以去借錢,并且沒有規定他們什么時候還以及還的時候要補上利息是為了體現自己的仁慈和寬和。
其二則是因為即便被人借錢了,但是國庫如今依然還算充盈。
既然如此,康熙自然不覺得需要在這個時候追討文武百官的借款了。
“皇阿瑪,兒臣當初也是這樣想的,可是后來轉念一想,借錢容易還錢難。”胤礽對康熙道,“據兒臣所知,這么多跟戶部借過錢的官員當中,還錢的寥寥無幾。”
“若是這些官員當中是因為家徒四壁所以還不上錢的話,那么兒臣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偏偏這些人當中多數都是拿著從戶部借來的錢在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
“皇阿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讓這些人養成了這樣的奢靡之風,只怕會釀成大禍。”
要么,這些人會跟國庫借錢借上癮,要么,這些人會動歪腦筋,滋生貪污受賄的可能。
就連胤礽自己跟國庫借過幾次錢之后,他都覺得這錢來得可真容易,而且完全沒有擔心還不上的壓力。
不僅僅因為他是康熙的親生兒子,更因為康熙確實是沒有設定還錢的期限。
人都是有僥幸心理的,也會抱著法不責眾的想法,所以胤礽覺得必須在事態發展得更嚴重之前及時解決這個問題,避免助長不良之風。
很難說康熙當初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但是不得不承認胤礽說的確實是有道理,再加上他決定明年就要再次親征噶爾丹了。
要知道一碰上打仗的話,花錢的速度就跟流水似的,嘩啦啦的就流走了,所以追討國庫借款確實是有必要。
哪怕不追討國庫借款,這一仗打完之后,他們也不至于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是國庫總歸是不那么充盈了。
別看大清如今正蒸蒸日上,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所以綜合考慮了一下,康熙也就同意了胤礽的提議。
有了康熙的支持,胤礽當然可以放開手腳來推行這件事了,于是他就找上了索額圖。
胤礽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這件事既然是他提議的,而且又是得到了康熙的同意,那么交給索額圖,由他起頭自然是最好了。
雖然索額圖之前叫胤礽失望了,但是到底是自己的叔祖父,又幫了自己這么多年,胤礽自然也希望他能夠有一個好下場的。
這次的事情如果由他起頭,別的不說,至少在皇阿瑪那兒能夠挽回一些印象分。
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幫索額圖的話,這樣的好事胤礽就便宜自己的岳家瓜爾佳一族了。
但是胤礽覺得這是好事,索額圖可不覺得,所以他一聽到就噌的一聲站了起來,對胤礽道“太子爺,你你這是糊涂了啊。”
胤礽“”
到底是誰糊涂了
“追討戶部欠款的事情本來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兒,旁人避都避不及,你怎么上趕著把這事兒攬下來啊”
雖然索額圖之前也確實是叫胤礽給寒了心,但是他總歸記得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所以一知道了胤礽的打算之后,他便苦口婆心的就要勸著胤礽別犯傻。
就說滿朝文武都跟國庫借錢,卻沒有幾個人還錢這事兒吧,其實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除開那些真正家庭有困難的人之外,像索額圖、佟國維他們這些人去跟國庫借錢難不成真的是因為窮,窮到家里都揭不開鍋了嗎
肯定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