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這話確實是說的不假。
在紫禁城里的時候,別說是幼雙和大福晉她們了,便是再張揚的八福晉,其實也是守著規矩的。
沒辦法,誰讓紫禁城里的規矩多呢上面的長輩一個又一個,多到就像是一座座大山似的,直接壓在這些兒媳婦的頭上,直把她們壓得都不得不規矩起來。
要不然當初幼雙就不會因為康熙離京的事情而感覺呼吸都自在許多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雖然這次一塊去蒙古的人還有康熙和太后,但是這兩個長輩一個她們等閑看不見,一個和藹又沒有什么長輩架子。
再加上老太太心疼晚輩,知道幼雙她們難得出來一趟,便特意免了她們每日一次的請安。
反正有孝心的話,便是少給她請幾次安也不會不孝順她。
所以可以說老太太是難得的明事理,又好心腸的長輩了,連兒媳婦都沒有折騰過,更別提是孫媳婦了。
所有感情都是互相的,老太太體諒小輩們,小輩們自然也會孝順她,領了太后免了她們每日一次的請安這份心意之后,幼雙找了一個時間,什么都不干就教太后和她身邊伺候的奴才玩牌,把撲克牌的玩法都教給她們了。
幼雙她們都守著規矩,不能拋頭露面的,太后也一樣,而且比起幼雙她們幾個孫媳婦,太后已經是上了年歲的人了,便是可以拋頭露面,但是讓她像年輕時那樣騎馬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說,雖然太后懷念年輕時在草原上策馬奔騰的歲月,但是她也必須承認,自己這會兒也只能夠懷念了。
因為嫁給世祖爺這么多年,她這一身骨頭早就養嬌了,現在讓她去騎馬
太后覺得可能會要了她半條老命吧。
所以幼雙這會兒教她玩撲克牌,對太后來說不亞于是雪中送炭了,畢竟老太太雖然確實是很想回蒙古看一看養大自己的地方,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認,從北京到蒙古這一路真的好遠啊。
當年她從蒙古發嫁到北京的時候,怎么不覺得這一條路那么長呢
那時候她盼著這條路能夠長一些,再長一些,哪怕嫁人是好事,但是作為新娘子,其實太后當時心里并沒有多少歡喜的。
反倒是充滿了忐忑和不安。
因為當時并非是只有紫禁城和京師的人才知道孝莊文皇后和順治帝這對天家母子感情不和,孝莊文皇后是科爾沁的親閨女沒錯,也是自己的親姑奶奶也沒錯,但是順治帝不喜蒙妃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否則的話憑著和孝莊文皇后的關系,憑著出身科爾沁,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如何會被廢
對于自己這位姑姑在當大清皇后的時候有沒有做錯什么事,太后并不知情,但是她知道,只要她不討世祖爺的歡心,那便是最大的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后如何能夠滿懷欣喜地嫁給世祖爺呢
而世祖爺也確實是沒叫太后失望,婚后直接冷落了她,叫她這位大清新后顏面盡失。
如果太后像她姑姑廢后那樣的性子的話,定然會和世祖爺鬧個天翻地覆的,可惜太后并不是。
對于世祖爺的遷怒和薄情,她雖然傷心,但是也僅此而已,她甚至想得很開,他不喜歡她便不喜歡她吧,反正科爾沁能夠出一個被廢的皇后,絕對不可能出第二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