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這輩子鮮少有后悔的時候,但是他現在真的覺得有點后悔了,看著一臉認真的誠郡王,胤礽動了動唇,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但是怎么辦,誰讓他已經把牛給吹出去了
現在反口說自己剛剛是瞎說的,他福晉既不端賴柔嘉,又不溫柔小意,在他們家確實是有人說一,有人不敢說二。
但是說一的人是他福晉,不敢說二的人是他
這些話且不說說出來之后誠郡王信不信了,反正胤礽是沒臉說的。
他堂堂大清太子難道不要面子的嗎
所以想了想,胤礽道“老三你也別謙虛,你與你福晉的感情不好嗎孤還記得你當初大婚之后,沒少把你福晉掛在嘴邊。”
說實在話,內情如何不好說,但是表面上看的話,要問誰和自己的福晉感情最甜蜜,那必須是誠郡王和他的福晉。
因為當初大婚之后,誠郡王不僅把自己的福晉時時刻刻掛在嘴邊,每次一下課更是直接往阿哥所跑。
也托了誠郡王的福,三福晉的才女之名才會越傳越廣。
“二哥您不懂。”一聽到胤礽說起自己和董鄂氏剛剛大婚時的事情,誠郡王就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都說人會變,月會圓,這話弟弟原先也是半信半疑的,可是現在總算是信了。”
“明明剛剛大婚的時候,董鄂氏溫柔賢惠又最懂我的心,也不怕二哥您笑話,您也知道當初有一陣我額娘非得要給我塞人,我夾在額娘和董鄂氏之間,那是左右為難。”
“后來還是董鄂氏懂事,主動低頭,替我收了人,這才叫弟弟不用再那么為難。”
“這不是很好嗎”胤礽倒也不是敷衍誠郡王,因為對于榮妃的性子,他也是有所耳聞的。
然而不管榮妃性子如何,她都是誠郡王和三福晉的長輩,尤其是滿紫禁城的人都知道榮妃有多疼誠郡王這個兒子,如果他因為這種事情違抗了榮妃的話,免不了被人冠上一個“娶了媳婦忘了娘”的罪名。
這可不是什么好話,尤其是在這個以孝治天下的大清,一個不孝的罪名足以擊垮一個人的名聲。
別看誠郡王已經是皇子了,康熙還是大清的皇帝呢,不照樣也得給自己樹立一個孝子的形象
所以三福晉愿意退一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為了誠郡王的名聲做讓步的。
“是很好。”誠郡王猶記得自己當初得知三福晉愿意退一步時心里頭的感動和愧疚。
“可是董鄂氏現在變了。”誠郡王也鬧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他道,“田氏明明是董鄂氏同意納的,結果現在對她意見最大的人也是她,尤其是今天,田氏來信說她有喜了,本來是好事,董鄂氏卻生氣了。”
“連鞭子都拿出來了。”
胤礽一聽,看了誠郡王一眼問他“你福晉拿鞭子抽你了”
“那怎么可能”誠郡王道,“董鄂氏她哪有這樣的膽子她就是嚇唬嚇唬我而已。”
胤礽“”
既然沒抽,那有什么好說的
似是看出了胤礽的想法,誠郡王連忙道,“但是即便如此,那也不能縱容,二哥,董鄂氏一個婦道人家動不動的就拿鞭子嚇唬自己的爺們兒,那成何體統啊”
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