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子女莫若母,小弘晏和布爾和這對龍鳳胎是幼雙一手帶到大的,說句夸張一點的話,這兩個孩子撅起屁股,她都知道他們要放什么屁了。
胤礽這么一聽,倒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小兒子的殷勤了,要不是看他還小,怕他傷著了,胤礽都想讓他去給自己倒茶。
“說罷,有什么事求我們”胤礽坐下后問。
“阿瑪阿瑪”打頭陣的布爾和湊到胤礽的面前,仰著小腦袋看著他道,“大哥要去尚書房,我們也要去。”
胤礽和幼雙兩人一聽,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小弘景。
自從幼雙提到過要給大兒子收心的事情,胤礽便一有時間就給小弘景啟蒙。
說起來,小弘景啟蒙的時間比胤礽要晚得多了,要知道胤礽三歲就跟在康熙身邊,由他親自啟蒙。
而小弘景呢,直到他五歲半,還是經過他額娘的提醒,他阿瑪才想起要給他啟蒙的事。
這倒也不能說是胤礽對小弘景不上心,事實上主要是他和小弘景的情況不一樣,胤礽當初一出生就沒了額娘,是康熙一手帶大的。
因為憐惜兒子年幼喪母,康熙自然對胤礽上心許多了,而小弘景呢,因為有幼雙這個當額娘的照顧,胤礽自然放心,所以相對的,就不像康熙當初對自己那樣對大兒子格外上心了。
不過即便小弘景啟蒙時間沒有自己阿瑪早,可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面,他的靈性卻不比他阿瑪差。
記性好,領悟能力又強,當時胤礽的想法就和當初給他啟蒙的康熙一樣,覺得真不愧是他的兒子。
對于胤礽給小弘景啟蒙這件事,幼雙是沒有任何意見的,畢竟那可是他們的親兒子,幼雙還怕胤礽不盡心嗎
再加上對于胤礽的學識和本事,幼雙也是服氣的,別的方面不說,在讀書這件事情上面,胤礽真的能夠做到數十年如一日的書不離手。
所以說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胤礽能夠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和康熙這個當爹的脫不了關系。
因為康熙本身也是一個好讀書的人,別看他現在已經是大清的帝王了,可依然堅持每天讀書,便是政務繁忙,也從不懈怠。
小弘景能夠從他阿瑪那兒繼承這個優良傳統,幼雙暫時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的大兒子自從跟著胤礽啟蒙之后,倒是越來越像他阿瑪了。
就像現在這樣,見幼雙和胤礽都轉頭看向自己,小弘景也很坐得住,不緊不慢地開口道“弟弟妹妹知道我明年就要去尚書房讀書了,他們很好奇,我就和他們說了一些去尚書房讀書的事情。”
言下之意是他只是負責說而已,弟弟妹妹聽了想要去尚書房讀書可不關他的事。
幼雙“”
不關就怪了。
“哥哥是怎么跟你們說的”幼雙攬著小弘晏問,小家伙對自己額娘那還有什么不能說的
小嘴叭叭的就把小弘景之前跟他們說過的話都說出來了,當然了,因為小弘晏的年紀實在不算大,所以要他完全復述出來是不可能的,他只能選擇把自己記住的,他覺得是重點的話復述出來。
比如說“好玩”
布爾和舉著小手補充道,“可以和好多叔叔哥哥們一塊玩。”
一聽到小弘晏和布爾和的話,小弘景就坐不住了,一改剛剛小大人似的模樣,急吼吼地道“我可不是這么說的,你們這是斷章取義。”
他是說能夠和一幫叔叔堂兄弟們一塊讀書學起騎馬射箭還有摔跤,可好玩了。
結果好家伙,他的弟弟妹妹只記住了最后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