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希在溯河而上,前往底比斯的路途之中聆聽了一回身處塔尼斯的碧歐拉“隔空”祈禱,想要看看她又“發明”了什么能夠造福當地人的物品。
“原來這次是紡車”
艾麗希興致勃勃地聆聽碧歐拉向“阿蒙神”的祈禱。
碧歐拉這次也并不完全是“發明”,而是將塔尼斯人所使用的紡線工具進行了改造。
古代埃及的經濟一向依賴種植業,缺乏大片大片用以放牧的土地,因此每年會通過沿地中海的海上貿易進口大量的羊毛,在塔尼斯一帶染色、紡成毛線,再織成精美的毛毯,然后送往埃及內陸。
自海外而來的羊毛未必昂貴,但將其紡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因此羊毛毯是絕對的奢侈品,通常只有王室和大貴族才能夠享用。在室內鋪設羊毛毯則是地位的象征。
艾麗希自打穿書以來就見慣了羊毛毯,此刻聽碧歐拉一說,才意識到了這種產品的商業價值。
而碧歐拉的“改造”,正是在塔尼斯人已有的紡車基礎上加以改進,造出了附帶有三枚錠子的紡紗車,也就是說,一名紡織婦一次性可以紡出三枚錠子的毛線。
這大大加快了塔尼斯人紡織的效率。
原本塔尼斯的市場里倉儲著大堆大堆來不及紡線的羊毛,在碧歐拉“改造”紡車之后沒多久,這倉庫里的羊毛竟然都消耗一空。原本堆放羊毛的庫房里整整齊齊地碼著一大團一大團的毛線。
立即有精明的商人,從腓尼基人那里大規模購進羊毛,然后再一轉手,將已經紡成的毛線賣出去,中間能賺上一大筆。
然而碧歐拉向“阿蒙神”祈禱的時候,卻顯得很沮喪、很挫敗。
“偉大的神明啊,您忠實的信徒想要請您解惑。”
艾麗希一聽,原來碧歐拉煩惱的竟是她好不容易改造出了紡車,卻完全不懂織機,別說后世諸如“珍妮紡織機”一類的設備,就連一座能夠將毛線織成布料的織機都沒法兒“創造”出來。
最要命的是,作為一個現代人,碧歐拉明明知道存在這種技術,也知道這種技術能夠徹底改變很多人的生活,可就是能力有限,沒辦法繼續指點塔尼斯人繼續“創造”出更加先進和高效的紡織機械出來。
艾麗希聽見碧歐拉的“祈禱”,第一個反應竟是原來擁有光環的原女主也會為這個而發愁啊
她也沒有想到,碧歐拉竟會在這件事情上卡了殼兒。
其實吧,沒辦法創造織機也不是什么大事,畢竟有紡車在,塔尼斯人處理羊毛的工作效率已經比以前高出了數倍不止。
可是少女的祈禱聲里卻透露著愀然不樂。艾麗希多少能夠體會到她的心境明知有辦法更進一步,偏偏因為自己所知有限,就是幫不上忙。
而現在,碧歐拉的問題來到了“阿蒙神”這里,難題拋給了艾麗希。
她應該如何回答呢
艾麗希想了想,登入“荷魯斯之眼”,以神明的形態無聲無息浮現于碧歐拉那座小小的營帳之中,吐出兩個字“火種。”
碧歐拉一時間有些莫名其妙,畢竟她祈禱的內容只是“織機”,與火種相去甚遠,八竿子打不著。
但想著想著,少女那對如祖母綠寶石般幽沉的眼眸突然開始發亮。
“偉大的神明啊,您的意思,難道是說”
“我其實不必手把手地教給他們所有的技術,而是指點他們,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概念,一個基本的原理,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向,告訴他們沿這條道路走下去必然是可行的”
艾麗希像她剛剛認識碧歐拉時那樣,閉上眼睛,表示“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