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國老一代的將領們去世了,新一代更加生猛。
這一次的禹漢之戰由禹國最高軍事委員會里的一名副委員長擔任,漢國對此人并不陌生。
二十年前,他們攻擊禹國時,也是此人負責抵御他們。
本以為不過是手下敗將,可兩次戰爭情況截然不同。
這一次,那名名叫聞天澤的男人一舉攻破了漢國的封鎖線,讓禹軍的部隊如一柄長槍一般破入了漢國東部。
禹國的部隊里有王級,有光系,還有全世界最先進的裝備武器,他們的高級能力者數量比漢國多出20,但這都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禹國內外異常團結,辦事效率超乎尋常的高。
在一個正常的國家里,每一個政策都會引發不同聲音,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尤其是戰爭這樣的大事,反對者的聲音會格外得高。
少部分民眾的反對無傷大雅,并不會影響什么,但伺機等待上位的宗族們所發出來的聲音,就如埋伏在草叢中的絆馬繩一般,常常令決策者跌上一跤。
這是所有國家都存在的現象除了禹國。
以九國攻谷為時間節點,禹國在經歷過短期的內亂后,全國突然變得高度集中。
政府的公信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個指令從總統辦公桌上落實到基層各個小區,只需要18個小時。
這是全世界除了超小型國家外,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效率,即便是舜國也望塵莫及。
新生的禹國沒有林立混亂的政黨,沒有各自為營的宗族,全國上下只有一個合法擁有武裝的組織,那就是政府。
這一次的出征也是如此,絕大多數禹國人民都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是一次揚眉吐氣的復仇。
禹國人不覺得戰爭是勞民傷財、不覺得丟失的省份和他們無關,各地群眾甚至自發性地為這場戰爭進行募捐。
民眾如此,軍人更加如此。
沒有宗族搗亂,沒有政敵挑撥,禹國部隊里的權力斗爭比它國少了太多。
士兵和軍官們的腦子里想的不是“我要為自己的家族謀取利益”,而是“我要為國而戰、拿到戰功”。
這樣的想法在它國士兵看來非常離譜,但對禹國的將士來說是合理且普遍的。
畢竟,禹國國內已經沒有宗族這種東西了,他們所有人都只為一個組織效命,那就是政府。
莫毅從來不覺得漢國的軍事力量比哪國弱小,直到這一次,在面對禹國的軍隊時,他突然覺得自己派出的軍隊就是一盤散沙,讓他無比丟臉。
耐心等待莫毅發完脾氣,秘書長彎腰撿起了被他撒了一地的文件,溫和道,“先生,如果我們的軍隊讓您不滿意的話,何不啟用其他軍隊呢”
暴怒的莫毅一愣,“其他軍隊”
“您忘了”秘書長微笑道,“我們之所以會和禹國結怨,完全是因為百里族啊。”
“九國攻谷時,我們因為沒有攻打百里族,所以被禹國記恨。”
“堯國保衛戰時,我們為了替堯國轉移火力,所以才奪了禹國的國土。”
“漢國如今的災厄都是因百里族而起,當年我們攻打禹國時,百里覓茶曾親口向您承諾,會幫您拿下禹國的兩個省份。現在這兩個省份丟了,也該是她出手履行承諾的時候了。”
聽到這話,莫毅逐漸冷靜了下來。
“你說得對。禹國這個麻煩,是百里族給我惹上的,應該由她來負責。”
他眸光劃過一道精光,“立刻聯系百里覓茶,我要和她理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