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后話,且說如今的生意。晉州省城的西風食肆是孫成在管,縣城則是杜宇和五娘正是接管。
陳家送來了四個廚子,正月初的時候送到安琳瑯這邊來的。
都是些在灶臺上干了很多年的人,手藝自然是不用說。只是西風食肆有自己的食譜,許多新鮮的菜色需要打破常規,主廚在接任之前需要培訓。這批廚子在晉州的時候已經跟孫成學了一段時日。到底做得怎么樣,還不清楚。如今人進京了,自然是要安琳瑯親自檢驗的。
安琳瑯特地挑了一件高領的衣裳,遮住脖子上的痕跡。這個季節穿這么高領的衣裳有些怪。但為了眾人面前體面些,安琳瑯也不得不出此下策。
短短三個月,西風食肆已經成為京城首屈一指的食肆。將許多京城大酒樓都給比下去。
這般倒不是說西風食肆的菜色一定比京城的百年老字號樓做的好,不過占了菜肴做法新鮮的便宜。確實是頗為吸引眼球。二來也沾了周攻玉和周家的光。某些官宦之家的子弟出于某種微妙的心理,得知食肆是安琳瑯親自經營的。運氣好能得她親手做菜,這消息一經傳出去,不少人過來嘗鮮。
只要一來嘗鮮,西風食肆的特色菜就立即抓住了這些人的味蕾。好些人本來存了看熱鬧的心思,到最后反而認可了西風食肆菜肴的美味,成了西風食肆的老顧客。
一來二往,西風食肆在這些人的口口相傳之下打出了名聲來。
味道是吃出來的,名聲是說出來的。然而不久后,三朝帝師章老爺子就為了嘗西風食肆的菜色大張旗鼓地搬進食肆,一住好些日子不走。他這一個人,這一下子將西風食肆的身價給抬得老高。
如今,京城好些妄圖跟章老爺子巴上關系的人都來西風食肆,西風食肆的位置是供不應求。
本身西風食肆就不算大,又出于京城食客財大氣粗的考慮特地隔出許多包廂。位置就不如在晉州那般隨意。這般就造成許多人經常訂不到位子。可越是訂不到就越多人想定,西風食肆的熱度一推再推。安琳瑯干脆就借著這股勁兒弄了個會員制。
模仿現代充錢積分來劃分貴賓等級,特意設置了貴賓每個月三道菜的貴賓專享。
別小看這三道菜,貴賓任何時候來任何時候要用都會優先做。這份特殊待遇恰恰就切中了京城達官貴人的心思。他們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安琳瑯的菜再好吃也不會讓他們追著打破頭。說到底,他們吃的是一種特殊,吃的是一種身份,也吃的是一種優越感。
不得不說,弄了這個會員制以后生意不差反爆。幾個月的功夫就把京城好些老字號都給比下去。
安老太太安侍郎等人原本以為她的生意是小打小鬧,折騰來折騰去,不如好好在家中相夫教子。結果沒想到,安琳瑯這么一折騰,還真把這西風食肆弄成這樣好。那聲勢就像見風就著的草原,一下子席卷了整個京城的富貴圈子。
人人都問一句西風食肆,弄得能在西風食肆有會員都成了一份榮耀。這連帶著,安家人在貴婦圈子里頭都吃香了。安老太太時常被人恭維著,如今提到西風食肆都十分的與有榮焉。
京城多了是不差錢的富貴人,但西風食肆做到這個份上,反倒不好開分店。
并非是擔心會被分流,西風食肆的菜色是安琳瑯獨創,外面不知道調料根本做不出來。而是既然有這么好的名聲,若是廚子的手藝不過關。做出來的菜色差強人意,將來對主店這邊的生意都是損失。她既然打算做品牌,那在挑選主廚上就萬萬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