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比起恨一個國,口誅筆伐一個女人,就顯得再容易不過。
不論什么結局,秦笙一旦走上這條和親路,那就已經是枚棄子。
說是“逃婚”,她一個弱女子,在北庭一帶被帶走,無疑是死路一條,甚至在她死后,也還得像原書中的太子妃一樣被天下人口誅筆伐。
相比之下,順利嫁去北戎,似乎倒成了秦笙最好的路。
可北地苦寒,不提地區經緯度帶來的氣候差異,游牧民族跟著水草遷徙,居無定所,秦笙一個被嬌養出來的京城貴女去了那邊,無異于羊入虎口。北戎人更是出了名的野蠻,女人在他們眼中是他們的私有財產,父親死了,兒子會連帶父親的妻妾一起繼承,兄長死了,嫂嫂便改嫁小叔子。
水土不服,語言不通,飲食差異和文化習俗上的巨大差異,思鄉之情和外邦人的惡意,這些全都加注在一個遠走他鄉的女子身上,便是不瘋,也會郁結成疾。
秦箏原來所在的世界,歷史上不少和親公主都是早早地病死了。
她好歹也是借太子妃的身體才能多活這一次,知道秦笙去和親十有八九是一條絕路,秦箏自然也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太子妃的妹妹就這么跳入火坑。
原書中是太子和太子妃都死了,李信覺得秦家人對新朝沒威脅了,秦家人才能去塞外,如今她和太子還活著,李信自然不肯輕易放她們離京,才又攤上了和親一事。
秦箏攥緊掌心,迎上楚承稷的目光“若是我妹妹在和親路上意外身亡呢”
楚承稷眉梢輕提,示意她說下去。
秦箏道“連欽侯要造成我妹妹逃婚的假象,肯定不會直接派漠北軍隊襲擊送親隊伍,關外沙匪成堆,到時候跟朝廷送親隊伍交手的,必是偽造成沙匪的漠北軍隊。若能同連欽侯達成協議,他的人救下我妹妹,偽造我妹妹意外身亡的假象,朝廷沒了和親公主,屆時連欽侯反過去散布謠言,說和親公主身死異鄉,是李信新建的陳國國運不行,李信沒法再把過錯都往我妹妹身上推,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秦箏不是沒想過“搶親”,但搶親的也只能頂著沙匪的身份,秦笙若被沙匪搶了去,名聲也就跟著沒了,不如“意外身亡”穩妥,往后換個義女的身份,還能再回秦家。
楚承稷看秦箏的目光里,贊賞之意更多了些,他反問“如何保證連欽侯不會用了你的計謀,卻真對你妹妹下殺手”
這個問題的確難倒秦箏了,她沉吟片刻道“拖字訣,先告訴他,我們手中有李信將涼州拱手送與北戎的證據,要確保我妹妹安然無恙后才能把證據給他。”
楚承稷唇角無意識上揚了幾分,“把人救下后他若討要證據呢”
秦箏一點也不覺自己無恥地道“等到那時,閔州已經被淮陽王拿下,李信怕淮陽王一鼓作氣北上,肯定會勒令沈彥之南下同淮陽王僵持,相公這邊舉事的消息一傳出去,連欽侯只要沒傻,就不會再動我妹妹。”
相當于是他們這邊賣了連欽侯一個人情,光是李信為了吞下漠北的勢力,極有可能把河西走廊拱手送給北戎這一點,就足夠他們和連欽侯統一戰線。
秦箏之所以對北戎奪取河西四郡這段劇情這么清楚,主要是男女主就是因為那一場惡戰后才有交集的。
男主乃連欽侯之子,鮮衣怒馬的漠北小侯爺,女主則是涼州都護的孤女,女主父親和連欽侯都死在了那場戰亂里,女主父親的副將親口指認是女主父親硬要追敵,中了敵軍的圈套,才導致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