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欣看了看自己用各種名貴香膏保養出來的一雙手,淚眼朦朧道“我不要去修城墻,也不要去耕地”
奶嬤勸她“秦家倒了,太子妃沒娘家人撐腰,她是為了在太子身邊站住腳,不得已才用這等法子去積攢民望的。您乃陸家長房嫡女,身后有陸家這樣的百年大族,哪用得上您去謀那些”
她不提太子還好,一提太子,陸錦欣想起太子的那些荒誕行徑,眼淚掉得更兇了。
太子妃那樣神妃仙子一樣的美貌,如今為了自保都得去修墻耕地了,她將來若是惹了太子厭棄,可得怎么辦
陸錦欣越想越覺得前途渺茫,淚眼婆娑走到案前研墨,繼續給家中父母寫信訴苦。
祖父要把她送過來聯姻,但父親一向疼她,父親肯定會想辦法救她的
宋鶴卿一直派人盯著別院那邊的,陸錦欣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報給秦箏。
秦箏晨起后聽說陸錦欣又哭著給郢州陸家寫了信,盯梢的人怕送出去什么了不得的消息,自然是把信件給截下了的,等秦箏看過后再做決斷。
秦箏掃了一眼,發現這封信寫得比之前那封還要傷心欲絕、肝腸寸斷,可能是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加上確實沒哪個達官貴婦會成天跟一幫工匠打交道修筑城防工事,秦箏所做的一切在陸錦欣眼里都蒙上了一層凄苦的色彩。
把人家姑娘嚇成這樣,秦箏都有點過意不去了。
她讓人把信往郢州送了去,想著陸錦欣初來青州,自己要趕工程進度,又沒時間招呼小姑娘,還是給她找個玩伴好。
正好林昭興致勃勃來找她,“阿箏姐姐,我的娘子軍有五百多人了”
青州戰事一起,秦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城防上了,還不知兩堰山那邊如何了,聽林昭說了組建娘子軍的事,自是為她高興“以后人會越來越多的。”
想起讓林堯日夜憂愁的軍餉和軍服這些,秦箏不由得多問了句“你們的軍餉和軍服是怎么發放的”
林昭面上的歡喜收了幾分,眼神卻堅定如初“沒有軍餉,也沒有軍服。都是些在兩堰山附近的的農婦和涌進青州城的流民,男的能進軍營,那些一路流亡到這里的女人們,無家可歸又沒有田地耕種,我收留了她們,讓她們加入了娘子軍,現在每日的口糧只有稀粥,她們除了耕種,也跟著我習武。”
涌入青州城的流民是宋鶴卿安置的,秦箏先前太忙,想著宋鶴卿為官多年,處理這些事總比她有思路得多,便沒過問,眼下聽林昭說起此事,便道“回頭我問問宋大人流民登記落戶的事。”
林昭那里能收容的只是少部分人,要想讓所有流民都安定下來,還得官府出面。
從軍的男丁,不打仗都要領軍餉,那些女人安置下來后,不管是種地還是養桑蠶,亦或是做繡活兒,不需要官府發放一分錢,她們就能自給自足,秦箏自然還是想把所有流民都安頓好。
后世的經濟學里時常提到“人口帶動經濟發展”,一個州府人口昌盛起來了,總沒壞處。
不過前期肯定得官府發放糧食,才能讓流民們度過這個難關。
秦箏對林昭道“回頭你拿我的令牌去兩堰山領幾袋官糧回去,收留的人多了,哪怕是一人一碗粥,寨子里也難供給。”
林昭蜜色的臉上浮起幾絲羞愧來。
秦箏知道她一向要強,這是不想給自己添麻煩,“我同宋大人商議后,官府這邊肯定也要開棚施粥的。”
青州糧倉里的糧食還夠,今年的田地又已經耕種起來了,甚至還開墾了不少荒地,等秋收,糧倉又能滿起來。
林昭這才沒了心理負擔,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謝謝阿箏姐姐阿箏姐姐有空可以跟我回去看看娘子軍”
秦箏淺淺嘆了口氣“短時間內是去不成了,朝廷五萬大軍已經在南下的路上,得把青州城城墻再建結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