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火星
人類的執念到底能有多久遠呢,當苗耀祖實現他囤滿一車庫飛車愿望的時候,華國在火星上的第一個生態圈已經建造完成了。
向火星的移民計劃隨之正式啟動,官方直接給出了火星移民選擇條件。
入選者需要經歷過月球小型生態圈的考驗,能在其中生活至少半年以上,并沒有出現過任何異常狀況的人。
這個決議一出,華國人還沒做出反應呢,國外就先抗議了一波,把華國民眾都給整不會了。
大家都想不明白,我們的火星移民政策跟外人有半毛錢關系么,他們抗議個什么勁
但仔細想一下,又有些理解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應了。
西方人在小型生態圈中,好像就沒有幾個能待滿三個月的,只要在狹小空間里生活一個月以上,他們大部分就會出現各種精神問題,變得非常情緒化。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對此種現象眾說紛紜,卻沒一個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抗議的人大概是擔心這個決議會成為以后星際移民的標準,所以才會像被踩到尾巴的老鼠那樣跳起來。
苗笙卻覺得西方人想太多了,他們當前的兩個月球生態圈還是從華國手中租的,包括維護和往來運輸都還要仰仗華國,移民什么的距離他們太過遙遠了。
想實現火星移民,只能看華國未來的戰略布局如何,沒個十年八年的他們根本不可能踏上火星。
就算未來可以租用火星上的生態圈,移民也沒有普通人的份。
西方和非川的很多地區都被靈獸霍禍的夠嗆,但凡有點門路的,都把家人孩子往華國送,但寄人籬下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西方也在積極發展航天科技,力圖可以做到自由在地月之間來往。
華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從來沒限制或制裁過別國的發展,但想讓我們技術那不是可能的。
我們的科技也在是西方的重重圍堵下發展起來的,我們可以,相信基礎比我們好無數倍的西方也同樣可以。
西方多國聯手研發出的航天科技,跟我們走的完全是兩條發展路線,雖然他們看不懂我們的重力技術,但他們的研究成果在華國看來倒是有很多可借鑒的地方。
苗笙放下手中的圖紙,看向窗外地球的遠景,此時他正在地球軌道的太空城中,遠遠觀看西方測試他們的宇宙飛船。
想獲得西方的航天科技對他來說太容易了,都不用啟明星出馬,只要宇宙飛船發射時在附近用神識掃描一遍,就能將飛船內外看得通透。
包括微小芯片中的線路都能了解得一清二楚,再花幾天時間把圖紙畫出來就行了。
他正檢查圖紙,看是否有疏漏的地方,手腕上的通訊器卻在此時響起,接通后師弟苗壯沉痛的聲音傳來。
南疆軍區的前任司令,苗笙曾經的司令大叔于今日凌晨過逝,在睡夢中走的,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