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下山
五天之后,張奶奶搬到竹林中的新居住下,她是個很會與人打交道的人,不只把苗笙喂得飽飽的,還時不時給巫師婆婆也做些好吃的飯菜。
發現她喜歡吃肉后,便開始各種南北大菜招呼上來,把巫師婆婆吃得滿嘴流油,再沒對人家擺過臉子。
張奶奶把苗笙當親孫子看,對他的事格外上心,知道他還沒個名字,也沒上過戶口,心下暗暗著急起來。
可通過她這些日子以來對巫師的了解,知道那就是頭順毛驢,你要是直接說讓她給苗笙上戶口的事,她肯定不愿意,還指不定整出什么妖蛾子來呢,因此這事兒還得慢慢來才行,反正距離孩子上學還有幾年時間呢。
但名字的事卻是可以提一提的,于是這天趁著巫師吃高興了,她就借著教苗笙認字的機會假裝不經意提了一句,問苗笙喜歡哪個字當名字呀。
苗笙被問得一愣,這才想起投胎之后他還沒名字呢,于是便笑嘻嘻的寫了個歪歪扭扭的笙字,然后指著竹林說“竹子,我住在竹子旁邊,我叫苗笙。”
“啊,這名字好呀,竹子生機勃勃,竹子下生長的小仔仔叫苗笙剛剛好。”張奶奶沒想到小家伙還挺有想法,苗笙這個名字她也好喜歡。
巫師婆婆對名字什么的沒意見,苗笙能自己取一個正好免去她的麻煩,便也跟著點頭表示認同。
金秋九月,全國各地都迎來了開學這個大型災難現場,村里五個新入學的小朋友,只有苗笙大姐一個人淡定自若,另外四個都哭成了尖叫雞,死活不肯去鎮上小學報道。
他們村子里的小孩子沒有上幼兒園的習慣,都是從小瘋跑到大的,讓他們上學就跟上刑一樣,不是有大人按著,都能鉆深山里去跑沒影。
家長哪能任由他們胡鬧,直接拎起自家的小崽子就走,反正丟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兒了,管他們哭成什么樣呢。
大姐姐雖然沒有大人送,但大伯家的姐弟兩個比她都要大上兩三歲,已經走慣山路去上學了,她又乖乖的不哭不鬧,讓兄姐帶著,同去學校的還有許多同村的長輩,幫著報個道就行了。
苗笙被張奶奶抱著,站在外圍當吃瓜群眾,見大姐姐跟自己揮手告別后,并不往公路的方向走,而是隨著村民向離自家竹林不遠的方向走去,便好奇的指著那邊以眼神詢問張奶奶。
張奶奶看到他歪著腦袋,滿臉好奇的小模樣,喜歡到不行,笑呵呵的也不回答,而是抱著他也往那邊走去。
走到近前苗笙才發現,原來他們村還有第二條路可以出去,在樹林的掩映中有一條羊腸小道,層層臺階借著坡度很大的地勢蜿蜒向下,直至隱沒到林海之中再也看不清楚為止。
這里實在有些隱秘,苗笙用靈識在村里掃來掃去時從沒發現,他還以為村子只有一條對外的道路呢,以防御體系來看,這條小路就是個足以致命的漏洞。
“這條路是好些年以前全村人一起修的,半個多小時就可以走到山下的小鎮了,平時我們村中有出產,只要數量不大,都是用人力從小路背到鎮上賣掉的。”張奶奶知道苗笙的聰明遠超同齡孩子,與他說話時從不敷衍,說到這條路她卻不由嘆氣。
山路十分難走,有臺階的地方還好些,幾段土坡特別容易打滑,下雨天走起來簡直險象環生,過去村子里哪一年都有在山路上摔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