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師婆婆是不肯這樣浪費體力的,來到最近的小碼頭,她直接招來了水上滴滴,帶著四人乘上小船,向指定的方向劃去。
這里的溪水并不算深,只能跑小巧的木船,算上船工最多只能搭乘五人,否則就得擱淺。船工大叔是個健談的人,他看到好像年畫娃娃一樣的苗笙,沒口子的夸獎起來,把張奶奶夸得眉開眼笑,連巫師婆婆都一副自得的樣子。
幾人來到指定的碼頭,剛上岸就遇到一群拿著攝像機的年青人,苗笙以為他們是來旅行的,沒想到一群人看到他之后,先是驚喜,而后便圍了上來。
巫師婆婆皺起眉頭,對被人攔住去路十分不耐。添丁表哥和張奶奶趕忙迎上前,詢問這群人的目的,好能盡快把他們打發走,以免巫師不耐煩對他們做些什么。
詢問之下才得知,原來這些人是溪水鎮考出去的大學生,他們正利用暑假給故鄉拍一部宣傳片,好能讓更多人看到家鄉的美,促進他們鎮上的旅游業發展。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現在片子是拍好了,可他們總覺得缺了點什么,看到苗笙時才想起來,原來他們只注重拍攝風景,并沒有把人也算在內,沒有了人文氣息的家鄉,風景再好也是蒼白的。
雖然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卻已經來不及了,眼看假期沒剩下幾天,他們實在沒時間再拍一遍了。
苗笙很理解他們為什么會犯這種錯誤,溪水鎮確實是極具地方風情的水鄉古鎮,可街上走來走去的人,卻大多穿著簡便的t恤和棉布褲子,根本體現不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會被忽略掉再正常不過了。
他們是看到苗笙這么可愛,就想著能不能麻煩小朋友一下,穿著民族服飾走一遍小鎮,之后再混合剪輯,相信能為片子增色不少的。
苗笙原以為巫師婆婆會把人打發掉,沒想到她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吊腳樓,讓他們拍完后回去那里就行,然后一個人離開,把他們三個留給了大學生們。
說實話,他有點傻眼,同樣傻住的還有張奶奶和添丁表哥,巫師婆婆可不像是個會支持家鄉旅游業發展的人,真沒想到她會同意讓苗笙配合拍攝。
不過苗笙很快回過味兒來了,這位巫師大人,是個錢耙子,小鎮繁榮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她的收入增多啊,別說是讓他配合拍個宣傳片了,就是把他賣到電視臺,她也不會意見的。
苗笙為自己的猜想囧了一下,不過他對拍攝個短片也不反對就是了,再過幾年他就不是現在這副年畫娃娃的樣子了,誰還會記得他呀,無所謂的好吧。
張奶奶也無可無不可,她的想法也一樣,小苗笙一般都是待在村子里,來鎮上讀書那是五六年以后的事了,網上還有沒有他的視頻都難說,人家想拍就拍一下唄。
于是苗笙換上了新買的民族服飾,一會兒坐在小船中撥水,一會兒坐在街邊小鋪子里咬耙耙,一會兒蹲在溪邊用面包喂魚。
為了拍攝效果好看,他還招來了幾條紅色的草魚,撲騰著爭搶他丟進水里的面包屑。
粉嫩的小娃娃和清澈溪水中游魚嬉戲的畫面,明亮可愛到不真實,幾個學生連連歡呼賺到了,這個宣傳片肯定會爆火。
中午吃過午飯,苗笙午睡的樣子也入了鏡,又在小鎮轉了一下午,直到拍完落日,謝絕了學生們的晚餐邀請,三人才乘船來到巫師婆婆指定的地方。
她老人家正叫來一桌酒菜,擺在外廊上享受,看到三人回來,她越過兩個大人打量苗笙,看樣子是想刻薄他幾句,可看了半天,苗笙的長相實在找不出可以挑揀的地方,只好冷哼一聲,讓他們過來一起吃晚飯。
交談中,苗笙才知道,原來這個有一半建在溪水上的吊腳樓,竟然是巫師婆婆買下的房子,她經常來鎮上跟人做買賣,一住四五天,沒個落腳的地方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