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古老而神圣,教堂后面的小廣場上,有兩個人頭雕像。是3世紀的兩位在此殉道的基督教圣人卡西烏斯和佛羅倫提烏斯。
在戰爭期間波恩大教堂也受到了轟炸,因為戰后德國經濟崩潰,德國人的吃飯都成了問題,教堂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舉辦過隆重的儀式和典禮了。
艾倫威爾遜雖然是英國人,但對英國的印象并不深,在英國的時候沒參加過結婚典禮。直接就去了遠東,后來則到達了英屬印度,其實不知道像是波恩大教堂這種級別的教堂,會不會用來做結婚儀式的現場。
不過考慮到德國現在是戰敗國,好像就不用考慮其他問題了。現在英占區的一切都是軍事委員會和貿易委員會說的算,征用一個教堂進行婚禮怎么了
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一場婚禮可以堪稱簡陋,比如男主人公還穿著英軍的軍裝,而德國姑娘也沒有穿婚紗,而是穿著平常的衣服。
艾倫威爾遜從顏值上面進行樂評判,德國姑娘可以說顏值上處在德國女性中中等偏上的位置,至于英國士兵嘛就十分的泯然眾人了,一般貨色。
比起男女主人公的簡單,波恩大教堂則十分的熱鬧,教堂里面座無虛席,甚至教堂之外的街道上,也滿是趕來祝賀的男女。
這種熱鬧的場面,被興致勃勃而來準備搞一個大新聞的英國媒體記者全部記錄了下來,這些英占區的記者收了錢,自然就會在隨后的報道當中歌頌一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當然報道當中還可能夾帶一些私貨,比如說戰爭同樣為作為發起國的德國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造成了德國男女比例失調的事實,很多年齡合適,膚白貌美的德國姑娘找不到人生伴侶的事實。
這種痛心疾首的事實,一旦被英國男性得知,艾倫威爾遜不知道是什么后果。說不定一拍腦袋就來德國扶貧了,男人嘛,為了褲襠里面那點事什么事干不出來
婚禮上艾倫威爾遜還塞進去了幾個人發表講話,無非就是希望這一場婚姻,會成為英德兩國和解的。對這一場英軍士兵維護愛情的決心,應該大家歌頌。
同時也直白的表明,確實存在不少占領軍士兵和當地女性相處的事實,呼吁更多的士兵考慮清楚,是不是要勇于承擔責任。
雖然這一切,只是吸引了婚禮上德國女人的注意,并沒有進入享受免費香煙的德國男人耳朵當中,可說和不說就是兩件事。
英占區第一場公開出現的跨國婚禮,至少在場面上是絕對壯觀的,大教堂例外都水泄不通,似乎都是過來為這對新人送上祝福的。
跨國婚禮成了波恩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隨后以竟然的速度在英占區傳播,最后傳回了英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