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數百萬什圖人被劃入英屬印度一側,英屬印度隨著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獨立而不復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次因為杜蘭線陷入到敵對中。
艾倫威爾遜是不能對西北方和平教徒的聚集區下刀的,這會助長本來就處在優勢地位的國大黨氣焰,最重要的是不符合大英帝國鋤強扶弱的傳統。
至于麥克馬紅線這個線同樣早已經出現了,也沒有艾倫威爾遜的角色。處在他現在的立場來說,并不是需要摻和進去,當做沒看見就可以了。
專員助理本質上還是對套現比較情有獨鐘,想來想去,作為新上任的專員助理,先和英國在青藏高原的辦事處聯絡了一番。
英國進入南亞次大陸比葡萄牙人和法國人晚,但是后來居上,一七零零年東印度公司吞并不丹的庫赤壩哈爾,并與不丹發生沖突,從此摸到了青藏高原的邊緣,開始建立通商關系。
現在英國的駐藏代表叫黎吉生,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就長期擔任代表。黎吉生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凱布勒學院。一九三零年進印度事務部工作,是年被派往孟加拉任職,三十年代年擔任米德納普爾區塔姆魯克的副長官。這期間曾利用休假的機會前往錫金、帕里訪問。
之后奉調入印度事務部的下屬機構外交和政治部任職,與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古德相識,在然后就成了英國在青藏高原的代表。
和英屬印度十八省的行政長官以及除了艾倫威爾遜本人之外的十四個土邦專員相比,黎吉生在英屬印度的分量其實并不大,青藏高原確實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反正艾倫威爾遜是絕對不會去的。
戰略地位重要可以讓有識之士去,他這種酒囊飯袋不會沖鋒在前。這就如同民族主義者呼喊進軍西伯利亞,東北人卻向南遷移一樣。喊口號的去挨凍,別動嘴。
接到了新任專員的邀請,正在因為大雪封山暫時留在錫金的黎吉生大喜過望,因為電報里面充斥著可能升職的暗示,便立刻動身前往新德里。
其實艾倫威爾遜對這個代表毫無興趣,對方身上最大的成就,應該是二戰之前,曾經在高原上和第三帝國的考察員斗智斗勇過。
當第三帝國的考察團進入高原的時候,當地人對于這個符號并不陌生,「」或「」在藏傳佛教和古老的苯教里都有特殊的宗教含義,它們在雪域隨處可見。這一符號甚至贏得了部分認的好感,在他們看來,這些不遠萬里趕來歐羅巴人或許也是佛法的信徒。
但是的代表黎吉生,就在高原上和這些德國人,進行了一番被大眾不為人知的勾心斗角。
除此之外,就沒有什么可以值得稱道的了,艾倫威爾遜記得好像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后,黎吉生好為印度人服務過,這是不可容忍的,他不能允許印度人接收大英帝國的遺產。
英國在印度周邊的遺產,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前,要全部套現,讓印度人沒法接收。
可能是因為煙草工廠利潤的激勵,根本就沒有等到圣誕節,各地的行政長官和專員已經蜂擁而至,表達了對艾倫威爾遜的享年,一個個腦滿腸肥的行政長官都表示,早在艾倫威爾遜還做海得拉巴專員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個孩子不是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