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送到馬來亞的華工,和馬來亞土生的華人相比,可以說是十分知足了。
紐芬蘭漁場除了鱈魚之外,還有海量的北極蝦和螃蟹,后世紐芬蘭漁場鱈魚資源被不捕撈殆盡,就是靠北極蝦和螃蟹撐下去的。
像是紐芬蘭漁場的天然漁場世界少有,目前很多的肉制品還十分原始,都在培育階段。
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個時間段的中國,境內的豬應該差不多都是黑皮豬。很多黑白老電影的鏡頭,農村都有黑豬鏡頭出現。
二十一世紀人們普遍能看到的白豬,其實來源于英國、美國和丹麥培育的品種。生長更快飼料轉換率更高,將中國本土的黑豬淘汰了。
哪怕現在已經到了一九四八年,很多作物和后世都相差很大,產量上面也沒法比。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讓這些華工改變口味了,盡量養成吃魚的習慣,北極蝦、螃蟹管夠,至于陸地牲畜,只能能免則免了。
漂洋過海接近兩個月,艾倫威爾遜理解這些已經到達華工的辛苦,只不過職責所在還是要提醒一下,“至于你們的身體需求,我無法解決,實在憋不住的話,就不到一年的時間,用手對付一下,回去之后有房有地,娶幾個你們自己說的算。”
根據英屬馬來亞的大清律,多娶一些女人并不違法,這是對傳統的尊重。
這一點他是真的沒辦法解決,他可不敢倡導種族融合那種狗屁倒灶的主張。他只要敢提,英屬紐芬蘭馬上就會獨立。
連后世的美國在艾倫威爾遜眼中,都是一個被譏笑的反面教材,他怎么會做類似的事情。雖然黃種人和黑種人不同,但問題是一樣的。
“有什么話,直接找我溝通。”艾倫威爾遜非常禮賢下士的道,“和本地居民有什么文化隔閡,我可以代為解釋,只要能做到相安無事,我相信大家都能夠帶著收獲回到馬來亞,過上屬于自己的好日子。”
“有中堂大人這句話,我們這些人就放心了。大英帝國的疆土如此的遼闊,真令人驚訝。”田千秋有種的贊嘆道,“我們在海上瞟了快兩個月,才到這里,真是令人難忘的旅程。如果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土地就好了。”
“一直都有只不過人太多了。”艾倫威爾遜不置可否的道,“如果你說的是類似紐芬蘭此類殖民地,那并不符合中國國情,注定是要沒有的。”
考慮到兩人的心里接受程度,艾倫威爾遜就不提這件事了,中華文明在海洋的探索上,基本上屬于無足輕重,并不僅僅是落后于歐洲的問題,還落后于和平教文明,甚至印度教文明,這并不是在污蔑,事實如此。
東印度群島現在的和平教信仰為主流,就證明了阿拉伯人在航海上的造詣。而和平教之前,東印度群島是印度教文化占據統治地位。
阿曼統治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印度朱羅王國統治過馬六甲,都是歷史存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