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芬蘭并不具備英屬印度那樣輝煌大氣的地方來進行酒會,但就算是如此,他也不能怠慢這些來扶貧的女星,精心準備了食物,犒勞尊貴的客人,同時也是犒勞自己,一晚上挺累的。
餐桌中央擺著玲瓏裝飾的銀盤,高高地托起一束花,周圍懸垂著一籃籃糖衣杏仁和條紋薄荷糖。簇擁在裝飾“主題”周圍的是幾個洛斯托夫特瓷盤,里面高高地摞著樹莓、草莓。
外側是壘起來的小甜餅、油煎餅、草莓脆餅,熱氣騰騰的玉米面包,剛剛解下乳品廠平紋布包皮的、金色鮮潤的奶油塊。
配菜有麻辣烤火雞腿和奶油燉雞丁、黃瓜、西紅柿片,幾只沉甸甸的銀罐里盛著黃油色的奶油湯。
這些食物其實以紐芬蘭的條件根本搞不定,很多都是美國進口的食物。艾倫威爾遜自己都盡量維持著公務員的形象,但卻用來招待貴客。
眼看著艾倫威爾遜胃口大開,趁機中飽私囊,海蒂拉瑪和英格麗褒曼對視了一眼,對昨日夜晚有個人失蹤的事實,她們心里非常清楚。
哪怕就算是按照歷史走向,艾倫威爾遜的紐芬蘭總督的日子也還沒有走到尾聲。
但另外一個總督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遠沒有紐芬蘭這邊這么輕松,這就是同人不同命吧。
隨著時間的臨近,蒙巴頓反而感覺到了一絲繁忙,自我檢討是不是在總督府開酒會的時間太多了,如果留下幾天不與民同樂,說不定現在的時間安排,不會這么緊迫。
在巴倫專員和伊斯梅秘書長的建議下,蒙巴頓去了克什米爾,這樣既能表示自己愿意為印度的完整出力應付尼赫魯,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力不從心。
在土邦問題上,蒙巴頓也算是盡心盡力,將近六百個土邦的絕大部分表示不會獨立。包括海得拉巴土邦在內的十幾個土邦沒有回復,也沒有反對。
蒙巴頓覺得已經可以讓尼赫魯滿意了,帶著這種想法啟程去了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居民又多是和平教徒,人們一般認為它可能會并入巴基斯坦。
然而,在克什米爾印度教上層的眼里,并入任何一方都不好。如果一定要并入某一方,寧愿選擇印度,也不愿選擇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上層認為在無法選擇的情況下,下決心把事情拖下去,拖得時間越長越好。也許最終能獲得獨立地位,因為在眾多的土邦中,克什米爾是最大者之一。
最關注蒙巴頓能夠達成的目的人,其實是海得拉巴大君阿里汗,艾倫威爾遜曾經幾次提醒克什米爾問題無法解決,海得拉巴的一線生機就在克什米爾身上,如果克什米爾引起印度和巴基斯坦開戰,就是阿里汗的機會。
在克什米爾問題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海得拉巴哪怕是表面上對尼赫魯順從,也要盡可能的拖到矛盾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