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更讓希倫科特注意的是,艾倫威爾遜口中尼赫魯的社會主義傾向,雖然大面上的放翻臉還沒有正式開始,可是對蘇聯一年勝過一年的敵意,作為情報首腦的希倫科特還是了解的,尤其是在紐芬蘭會議之后,他認識到了四色威脅。
希倫科特并不知道,所謂的四色威脅也是艾倫威爾遜,通過菲爾比傳達給美國的。只是不知道菲爾比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給蘇聯一份。
當然這也不重要,后來美國因為越南戰爭國內頹廢了,蘇聯也是趁機下手過的。
這種機會不抓住就蠢了,甚至當美國年輕人頹廢,出現嬉皮士文化后,蘇聯還曾經大喜過望,美國的年青一代已經垮了,勝利必然屬于蘇聯。
只不過蘇聯只是見證了垮掉一代的出現,美國社會一直到蘇聯解體還控制在沒垮掉的那一代手里,真正見識到美國垮掉一代掌控大權的,是某大國。
艾倫威爾遜提及了當初為什么要保持英屬印度完整性的努力,表示那樣印度獨立之后,會將和平教世界從中間切斷為兩個部分。
畢竟對于和平教世界的戰斗力,在農業時代基督世界是親眼見過的,如果不是大航海時代來臨,已經被團團包圍的基督世界,簡直就要無法呼吸了。
“這么一看問題還是相當的棘手”希倫科特聽了艾倫威爾遜對次大陸的介紹,甚至認真聽完了對民族性格的分析,才苦笑著搖頭道,“如果我們傾向于巴基斯坦,印度會不會向蘇聯靠攏”
那不是好事么簡直就像是世界大戰當中,意大利于德國的作用一樣。
當然艾倫威爾遜沒有表達出來喜悅,而是繃著臉道,“倒是有這個可能,不過應該在短期內不會發生,畢竟英國還遺留一部分影響力。我們不能過于在輿論上得罪印度,不然可能會將其推向蘇聯。”
見到希倫科特點頭,艾倫威爾遜又繼續道,“不過印度的實力是大大超過巴基斯坦的,我們保持著所有人眼中的公平,本身就是對巴基斯坦的幫助。不管怎么說,出于平衡上的考慮,相信美國也不愿意坐視巴基斯坦一敗涂地,這會增加亞洲的不穩定因素。”
“當然,這也是總統所考慮的問題。”希倫科特點頭,美國和英國的地理環境類似,對于歐亞大陸的國家,自然也會采取和英國對待歐洲國家類似的手段。
艾倫威爾遜點頭,已經明白了美國和英國一樣的外交思維,那就是體現一種非常具有正義感的詞匯,鋤強扶弱。專門聯合弱小的制衡強大的,這也可以叫大陸均衡。
明明是一個好詞,但在外交領域這么做了,就令其他國家很難忍受了。
離開中央情報局,艾倫威爾遜已經約了亞歷山大卡多根,討論英國這邊的應對之策。既然美國要鋤強扶弱,那英國絕對不能和美國一樣,傾向于安撫印度是最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