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霸權是英國在戰后唯一還沒有受到影響的手段了,此時此刻,即將結束一個多月的第二次停火期,已經煥然一新的以色列軍隊,感受到了來自世界邊緣角落的神秘力量,因為這股神秘力量,這一次歷史上的停戰的緩兵之計,同樣增加了阿拉伯聯軍的實力。
開羅、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相繼宣布,兩次停火期已經算是尊重聯合國的權威,不會再有第三次了,二十萬動員出來的阿拉伯聯軍遠不是全部,不把以色列趕下海決不罷休。
在伊麗莎白王儲從紐芬蘭出發,前往加拿大訪問的同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變成了蔓延無盡的兵營,阿拉伯各國動員出來的軍隊已經全部趕到。
二十萬阿拉伯聯軍帶著中東英軍的武器,和十萬以色列配備了一百多架飛機,十六搜軍艦的以色列軍隊對峙,只等停火期結束就要投入到廝殺當中。
匯總了目前得知的情況,艾倫威爾遜覺得是時候拯救一把巴基斯坦了。
是巴基斯坦,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方案用在印巴戰爭身上,比較符合英國的身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獨立不久,在各國的印象當中,英國在聯合國呼吁解決印巴問題,也比較合乎情理。
但實際上以目前印巴的情況,尼赫魯很可能拒絕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駐。艾倫威爾遜怎么說也見過有聲有色的大國領袖,還不止一次,對尼赫魯還算是有所了解。
尼赫魯好歹算是一個有理想的開國領袖,還認為印度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是肯定不會讓聯合國什么維和部隊進入,他眼中的印度固有領土的。
如果他同意了,那還做什么有聲有色的大國維和部隊的提議一定會被印度拒絕,畢竟印度自認為優勢在我。
但換做巴勒斯坦的問題就不一樣了,阿拉伯聯軍雖多,但畢竟分屬于不同的國家。但現在的情況確實是很嚇人的,而且在前兩次停火中,以色列也沒有占到便宜。
現在阿拉伯聯軍數量還在上漲,以色列的潛力已經榨干了,只有八十萬人口在怎么動員也上不去了,擺在以色列面前的選擇只有打贏,打輸肯定死,打和和打輸差不多。
對于阿拉伯人這邊來說,現在輿論上聲明打和和打贏的效果一樣,做好堆死以色列的心理準備,打到兩敗俱傷也占便宜,士氣上就有保障。
伸出巴勒斯坦前線的阿拉伯聯軍指揮官,已經有不少人公開呼吁,就算是一換一也要把以色列人趕下海。
“亞歷山大爵士,我們給美國一個臺階下,如果印度拒絕維和部隊進駐,就看美國會不會自己跳下坑了,以目前的情況,打到最后以色列就算是贏了,也剩不下多少人。我相信您只要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這個提議,美國有可能會利用上用來維護以色列。”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美國坐看以色列滅亡對英國也沒有什么損失,反正以色列本來也不是我們這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