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當然心里清楚,這是因為美國電視正在普及,對電影行業形成了沖擊,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不過么處在英國的角度上,它還可以有另外一個原因。
從這個時候開始出彩的電影女演員,面對的行業競爭難度,比二戰爆發之前要高很多。
四十年代,美國的電影界被認為是“左化”相當嚴重的一個群體,許多好萊塢電影人都參加了美共,或者組建了行業工會,越來越多的作品揭露社會矛盾和底層人民的生活。
好萊塢的明星談不上政治傾向,因為他們試圖永遠站在“政治正確”的一邊,比如人道主義、反戰、反歧視、反壓迫、關懷弱勢群體等等。
因為演員這個群體比較特殊,大明星雖然有著足夠的財力,但討生活還是要依靠受歡迎的程度來,自然而然,明星是不能和大眾的思想反著來的,所以明星群體才喜歡立人設。
這一次費雯麗來到美國,明顯也能感覺到電影行業沒有戰前拍亂世佳人的時候景氣。美國對好萊塢的親蘇審查早已經開始,好萊塢十人案件都已經爆發了。
麥卡錫出風頭的時候,反而沒怎么把矛頭對準好萊塢,充其量只能說繼續之前的審查,好萊塢十人案和麥卡錫無關。
不過現在么,有艾倫威爾遜這個麥卡錫的親密朋友在,好萊塢絕對不會脫離麥卡錫參議員的視線之外,電視行業的沖擊只不過是讓好萊塢陷入低估,艾倫威爾遜就不同了,他覺得要好萊塢的半條命這個想法,一點也不過分。
而且就如同之前所說,好萊塢算不上多么熱愛蘇聯,但絕對不會舍棄政治正確,這是演員群體都和電影行業的屬性所決定的。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假裝關注政治正確的群體,通常都跪著揮拳,十分的好欺負。不收拾一下都對不起艾倫威爾遜欺軟怕硬的個人操守。
“電影行業不景氣就回歐洲,不過倫敦不要回去,倫敦的空氣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難以忍受,在巴黎或者羅馬定居的話,我來安排,還可以經常看望你。”
熟練的做好一條魚,艾倫威爾遜和費雯麗兩人面對面的坐下,費雯麗嘗了一下之后,毫不吝嗇的夸獎,“你在這方面總是給人驚喜。”
“和華人學的,紐芬蘭最不缺的就是魚,我都快變成一條魚了。”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不過,好在是成功的完成了工作,把紐芬蘭轉變成了王室領地,這個結果還是頗為令人欣慰。”
“你總是這么謙虛”費雯麗一臉的傾慕,隨后暗示應該親密一下,“反正又沒人來”
這話艾倫威爾遜就不敢茍同了,什么叫反正又沒人來,應該說,有人來又怎么樣
光天化日之下,不起床的艾倫威爾遜摟著大英國寶,念頭通達,連思維都活躍了不少,“我想請一個朋友來洛杉磯做客,你有沒有朋友愿意接待一下,不要誤會,不是涉及到什么交易,要一個男演員,對政治感興趣的最好。對了,現在演員工會的會長是誰”
“是羅納德里根,不過我不認識他,瓊倒是認識他的夫人簡懷曼。現在他們好像正在打官司離婚,因為羅納德里根對政治明顯更加感興趣。”費雯麗如同一只小貓一樣,摟著艾倫威爾遜的身體輕聲道,“很多人都認為,政治上的風氣正在殺死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