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機器具有一個方面的殘酷性,就是越是自己人下手越狠。同為大陸國家的中國,每一次改朝換代賬面人口都會消失半數。
所以在一些殖民地出現反抗之后,本土的法國人往往會表現出來最為真實的一面,第一個選擇就是鎮壓,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放任這些地方獨立。
不過法國現在這種強力鎮壓的態度,對英國來說倒不見得是壞事,因為英法的殖民地還是有不少重合的地方,可以借用越南的事實,告誡馬來亞的人。
用法軍在阿爾及利亞的行為,為英軍在英屬非洲的行為做掩護,歸根究底,每個國家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考慮,英法在大方向上要團結,但英國自己要更加地團結。
一九四八年的圣誕節,對于倫敦市民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因為在這一天,首相艾德禮宣布取消配給制,這本來是要在一九四九年元旦宣布的,算是在戰后的第三年,給世界大戰為英國帶來的影響畫上了一個句號。
當前英國是歐洲首先讓配給制成為歷史的國家,比原本歷史上的蘇聯還早上了幾個月。
提前了這么幾天,算是為英國公民了一個不錯的心情。艾倫威爾遜的心情也不錯,牽著赫本的手在海德公園漫步,當然是帶著口罩。
“謝菲爾德勛爵幫忙找的雜志怎么樣你還滿意么”艾倫威爾遜溫和的詢問,想要知道赫本對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有什么想法。
“很好,聽說這一本年銷量一百五十萬分的雜志呢。我還回荷蘭拍攝了一個廣告,現在看起來不錯。”奧黛麗赫本滿臉的笑容道,“這還多虧了你呢。”
“像是你這樣的女孩,任何男人都會忍不住幫忙的。”艾倫威爾遜不無恭維的說道,“我也只是龐大男性群體當中的普通一個罷了,不過看你已經擺脫了困境,這真的令人高興。”
“也多虧了你,讓阿里姆先生的幫忙,只不過我母親對他的膚色還有些介意。”奧黛麗赫本嘆了一口氣道,“其實我看還好,不知道為什么母親會這樣。”
“從個體來講,任何地方的人善良和邪惡的比例都差不多,只不過當南亞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很令人詫異了,我在英屬印度工作過,對此有些了解。”艾倫威爾遜想了一下解釋道,“研究民族性格的問題,注定是無用功,如果你看到一本著作從民族角度評價別人,不要浪費手中的錢,都是騙人的,我只見過一個個的人,從來沒見過什么人民”
聽到赫本的話,艾倫威爾遜想起來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過,但又在印度發生過的事情,從一八五六年開始,印度教婆羅門和和平教毛拉聯手在北印度各地散播預言英國人的統治將在普拉塞戰役之后一百年的一八五七年終結,一個個村莊制作烤薄餅傳遞聯絡暗號,準備一同起事,印度土兵中流傳著子彈被豬油牛油涂過的傳言。最終在一八五七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這場反抗當然是失敗了,英虜無百年之運顯然沒有成為現實。
所以說出現類似的事情,不代表就會出現類似的結果,不然法國不論任何硬件都比當初的英國強,憑什么工業革命不是從法國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