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源頭是艾倫威爾遜,不過他也是小心求證猜得出來的結果,畢竟丘吉爾一直心心念念讓德國和蘇聯一個在停尸房,一個在手術臺。
前首相都這么呼吁,難道艾倫威爾遜求證出來結論也是錯誤
既然求證出來了結論,那么對冷戰遠沒有丘吉爾這么熱衷的艾德禮首相,也不是不能配合美國,但絕對不是無條件的配合,當老大制定對本人有利的規則那正常,但有些時候也要放血,艾德禮首相就在等待,美國能用什么條件,換取英國同意讓出英占區的利益。
當前的局勢是,從戰爭后期開始,美國不得不需要英國繼續流血,所以同意了四國分區占領中,美國占據的地方不如英占區、甚至法占區繁華,面積上更是遠不如蘇占區。
但是就如同很多領域中的事實一樣,現在美國想要改變這種對己方不利的劃分,并且一直為之努力,希望倫敦能夠讓步。
如果如同歷史上那樣,英國有求于人那也就算了。可距離兩翼齊飛已經實行了三年,倫敦正式終結了配給制,更是將短期債務清空,顯然并不想要這么早,把攥在手中的英占區放手。
外交部常務次長伊斯梅,半年來的工作就是拉著法國,采取共同立場和美國主張的三區合并進行談判。本來在原本的歷史上,是英美共同施壓讓法占區和雙占區合并最終成功。
現在則變成了英法兩國,帶著建立聯合政府的名義,搪塞美國的合并請求。這還得到了蘇聯方面的聲援,認為這是美國在分裂德國,而英法兩國則是不想看見德國分裂。
這當然不是事實,英法兩國也樂見德國分裂,只不過占領區的利益讓人割舍不下。
不過考慮到合作又斗爭,英法兩國也樂意德國分裂的屎盆子扣在美國人頭上。等到美國要是愿意適當的付出代價,英法就會放棄抵抗,讓美國來承擔主要責任。
忙著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建立的諾曼布魯克,百忙當中還讓艾倫威爾遜去了一次,詢問是提交的某大國內戰走勢報告,詢問是否具有真實性,還是信口開河。
“尊敬的諾曼爵士,這是對一個紳士的質疑”艾倫威爾遜義正辭嚴的道。
“哦”諾曼布魯克的眼睛上下掃視了艾倫威爾遜一圈,疑問道,“算是質疑紳士嘛”
“當然”艾倫威爾遜挺直腰板,強調道,“畢業于牛津的紳士。”
“首相也是很關心遠東的情況的,雖然遠不如美國,但我們也有利益存在。”諾曼布魯克做了那個深呼吸道,“這么大的國家如果變成蘇聯體制的國家,也許會帶來不同尋常的反應,未來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