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長官,不知道這幾艘驅逐艦要多少錢。”鮑里斯非常感興趣,躍躍欲試的問道,鮑里斯曾經就是一個軍人,只不過沒混出多大名堂,現在還是對軍旅生活有些懷念的。
“紐芬蘭是王室領地,我們當然不能像是對待其他國家那樣,給紐芬蘭的財政造成負擔。”
艾倫威爾遜沉吟了片刻道,“這樣吧,每艘驅逐艦十萬英鎊,武器統統算在內,五十萬英鎊將五艘驅逐艦開走,換成別人這個價格完全是不可能的。也只有紐芬蘭在大英帝國當中具有特殊地位才能是這個價格。”
雖然說的冠冕堂皇,但并沒有虧本,至少在艦體造價上沒有虧。英國作為老牌海軍強國,在歐洲具有首屈一指的造船業和龐大的熟練工人。
直白一點說,英國當初能夠采用兩強標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造艦成本比別的國家要低,別的國家當中也包括美國。
英國一艘戰列艦的造價相當于美國一艘重巡洋艦的造價,如果截取一九三八年的兩艘同樣大小的驅逐艦,英國驅逐艦甚至只有美國驅逐艦的五分之一。
這一方面是因為有著成熟的造船工業,另外一個方面,艾倫威爾遜認為,原來這個年代美國就已經開始用錢堆戰斗力了。
本森級驅逐艦一艘六百五十萬美元,美國那些造船廠也真敢報價,美國聯邦政府也真敢撥款,要知道同級別英國的驅逐艦,當初的造價都不會超過二十萬英鎊,就算是按照一比四的匯率,也不到一百萬美元。
這就可想而知,美國賬面上龐大的軍費,到底能不能拿出來同樣品質的東西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的各種武器就開始破售價記錄的出現。
冷戰就說蘇聯的軍費不透明,二十一世紀就說中國軍費不透明。這么一看,美國的軍費被貪污的不是一點半點。
艾倫威爾遜今天親自對比了一下兩國驅逐艦的價格,才發現美國的軍費真的有問題。只是不知道像不像后世那么嚴重。
同樣的價格,紐芬蘭只能從美國手里買一艘軍艦。在英國手里卻可以買五艘
艾倫威爾遜的表態,讓漢基和鮑里斯兩人非常的高興,五十萬英鎊就能把五艘驅逐艦開走,這絕對證明了艾倫長官口中說的,本土重視紐芬蘭王室領地的地位。
簡直就是要拉著艾倫威爾遜的手表達感謝,“這個價格過于照顧紐芬蘭了,艾倫長官真是太感謝了。”
“沒什么,大家都是一家人,我還是紐芬蘭的行政長官。”艾倫威爾遜笑呵呵的點頭,心中還不由得感嘆,不如說是美國的任何武器都貴得離譜。
這樣看來二十一世紀美國賬面上的軍費,結果拿不出來多少入裝武器就可以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