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遲早會和蘇聯翻臉,不過如果以目前的情況開始對抗,就必須從屬于美國。當然這是保守黨的想法,我對黨派之間的看法是否有分歧不做評論。”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道,“當前大英帝國面對的情況十分的矛盾,以歐洲的局勢來說,我們應該堅決的站在美國一邊,但在海外領地的問題上,美國又比蘇聯的威脅更大。這就非常的尷尬了”
“是啊,相信這兩天荷蘭事情的結果就會傳來了。”歐內斯特貝文淡然的道,“這樣我們就能看出來,美國對殖民地問題上到底是什么態度了。如同你所說,英國在面對不同問題上,必須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這就非常的矛盾。”
其實從戰后剛剛開始的英國就開始迫切的邀請美國,保護歐洲。歐內斯特貝文作為外交大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戰爭剛剛結束,美國對和蘇聯對抗還不是很感興趣。一直到英屬印度獨立之前,美國都沒有明顯要對抗蘇聯的意思。這和近兩年的熱心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英屬印度獨立前兩年,十萬英屬印度公務員齊心協力,帶動全部殖民地搜刮出來十二億英鎊的財富,解決了倫敦很大的財政問題。以及通過各種渠道,英國大概確認了蘇聯在人力上的損失,確實是實現了丘吉爾在手術臺上的言論。
這種情況下英國對抗的心又不這么迫切了,而美國則不像是戰爭剛結束時候那么淡定。現在英國和美國對蘇聯的態度,和戰后頭兩年正好反過來。
本屆工黨政府面對的問題還遠不止于此,歐內斯特貝文和艾德禮其實想要和歐洲更近一點。
然而,貝文企圖積極推動關稅同盟實現的行為,總是遭到英國政府中左右對歐經濟政策的那些經濟部門的強烈反對,它們所祭出的法寶就是歐洲經濟一體化必然會損害英國與英聯邦國家之間的貿易。
反對者認為,工黨政府作出削弱英聯邦的聯系而與羸弱動蕩的歐洲實行一體化的選擇幾無可能。因此,認為工黨政府放棄對歐洲聯合領導權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貝文出于私衷確乎曾試圖領導歐洲的聯合。
當歐洲的聯合是指歐洲一體化運動時,它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無論何種原因,貝文的“第三種力量”構想難以逾越國家性質的界線。
這件事經過了三環外交一包裝,總算是糊弄過去了,讓工黨扛過眾多的反對者,完成了主導歐洲的一步,從這一點來說,這位外交大臣應該感謝艾倫威爾遜。
英國之前的攤子太大,而經過了世界大戰卻實力不夠,導致了英國面對不同的問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對手,有時候不得不隨風搖擺。
一九四七年之前,一直想方設法要拉著美國對抗蘇聯的外交大臣,現在又必須和蘇聯談談消除敵意的事情,完全就是相反的立場,也是難為他了。
當前工黨政府對某大國內戰的看法,嘗試以不干涉的態度坐看。
最主要就是離得遠,沒有關注的心情。而離得近的希臘內戰,也正是眼前這位外交大臣,以春天來了第一顆蘋果落地的例子,表示一旦第一顆蘋果落地,整個蘋果樹的蘋果就都會落地,這種近似于多米諾骨牌倒塌的理論,要求美國接手支援希臘和土耳其抵抗蘇聯的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