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管出生在什么國家,都要做到最基本的維護本國的利益。艾倫威爾遜是英國人,他又不是蘇聯人,他要是蘇聯人,什么老牌帝國主義也就圖一樂,讓他在克里姆林宮有一席之地,倒霉的就是美國和英國了。
客觀來講,以蘇聯的科技水平和物力水平,如果調配得當,在軍備競賽和百姓生活中只選一個來解決的話,他們是可以搞定的,這沒有問題。
軍備競賽的能力就不說了,后世所有人都看得見。在蘇聯的支持下,華約的武備水平始終沒有被北約落下,如果蘇聯愿意保持這樣的態勢,他還可以繼續跟美國搞軍事對抗,沒有問題。
問題是又要軍事對抗,又要比拼生活質量,蘇聯對抗美英法德日,又有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的資源型國家的支持,累死蘇聯在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勝利。
但蘇聯不是沒有勝利的機會,后世西方世界明顯自由過頭了,蘇聯在七十年代看到嬉皮士在歐美泛濫,帶來的社會風氣下滑和各種犯罪泛濫,也認為自己會贏。
可歐美的毛病是慢性病,蘇聯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患有腦梗,這就非常尷尬了。
至于在思想對抗上面,艾倫威爾遜可沒有什么想法,他現階段一直在維護殖民帝國的利益,工黨政府也是這樣,無法繼續統治的殖民地撒手了,可有利益的殖民地,艾德禮首相也沒準備撒手,照樣是重拳出擊。
思想交鋒那是美國和蘇聯的事情,英國不適合參與到里面,不管是解放世界還是民族自決,都是以瓦解殖民地為前提的,英國沒理由摻和進去。
艾倫威爾遜希望的英國,不要糾結于什么主義,什么好用就用什么,這樣才能長遠,乃至超出。
一旦對抗激烈,必然會造成影響,蘇聯最后身死國滅,但同時也給勝利者美國身上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痕跡。
本來什么思想鋼印對美國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冷戰爆發之前,美國沒有政治正確一樣過的很好。結果選擇了自由世界大旗是美國為了冷戰來抵抗蘇聯的武器,它是蘇聯的必需品,但并不是美國的必需品。結果美國在冷戰后不僅沒有弱化思想鋼印,反而把它進一步強化為立國之本了。
蘇聯的思想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無論是理論完善度還是繼承性上都遠強于美國。美國的自由大旗本就是一團漿糊,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
自然而然,福爾采娃在艾倫威爾遜面前展示蘇聯的發展成果是沒用的。他這個白廳公務員腦子里沒有那種任何人類進步的觀念。
換成美國人可能都會反駁一兩句,艾倫威爾遜連反駁都不反駁,全當做沒聽見。
這讓福爾采娃十分的氣憤,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教育兒子,讓自己的孩子為了祖國,碾碎像是眼前這樣的人。
“我不相信任何宣傳,我只相信科技帶來的方便,尊敬的福爾采娃女士。”不知道福爾采娃還想著用兒子碾碎他的艾倫威爾遜,施施然的道,“你在介紹蘇聯發展的時候,若有若無的總是強調計劃,我們英國不是美國,不會反駁某些領域上計劃的優越,但是計劃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你能計劃你今天吃多少飯,你能計劃未來一年能吃多少飯么就算也能,這一定會形成偏差,時間越長越會產生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