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澳大利亞的眼中,新幾內亞島是澳洲大陸北部的重要屏障,是澳大利亞保衛本國安全的重要一環。戰爭期間,日本就曾試圖以新幾內亞島為跳板進攻澳大利亞。
一旦印尼控制了整個新幾內亞島,那就意味著印尼獲得了進攻澳大利亞的跳板。
雖然在聯合國大會上,印尼分治的支持國家,澳大利亞僅僅是其中一個。但是其他國家遠沒有澳大利亞有存在感,在聯合國大會上,澳大利亞的態度也是最堅決的。
在部分澳大利亞強硬人士的眼中,只有把印尼肢解了才能保證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安全,荷蘭的分治計劃讓澳大利亞人歡呼雀躍。
其實從鐵礦的位置就知道,西澳大利亞鐵礦區的位置更加接近于印尼最核心的地方爪哇島,在這上面下一點功夫,英國更有理由占著馬來亞不走了。
畢竟遠交近攻不是什么國家的獨門秘籍,只要稍微有些鍵政知識都會想到。艾倫威爾遜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澳大利亞就對馬來西亞采取支持態度。
印尼與馬來西亞的矛盾激化,蘇加諾直接派兵進攻馬來西亞。為了支持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也派遣了軍隊駐防沙撈越和沙巴地區,與入侵馬來西亞的印尼軍隊對峙。
同時澳大利亞還加強與印尼臨近地區的軍事防御,并宣稱向歐美采購大量武器,擺出一副要與印尼決戰的態勢。
如果艾倫威爾遜的想法能夠實現,最好能夠在澳大利亞的支持下,長久的經營馬來亞殖民地,只要能達成這個目的,他寧可印尼是一個蘇聯體系的國家。
印尼變成蘇聯體系國家更好,英國就可以借著保護澳大利亞的理由,一直占著馬來亞了。
用了一天時間,休假的艾倫威爾遜,炮制了關于一份西澳大利亞鐵礦區暴露在印尼注視之下的報告,傳輸給了帕梅拉蒙巴頓,讓未婚妻在適當的時候,通過一定的渠道,讓澳大利亞人重視這個問題。
“我是不是應該借由馬來亞人,在印尼境內散布一些對澳大利亞懷有野心的言論”艾倫威爾遜雙手插兜,最終決定還是等一等。
這種事情假手與他人總歸是不可靠的,他還是希望自己親自操辦這件事。時間上還完全來得及,并非迫在眉睫的事情。
發出電報,艾倫威爾遜就找英格麗褒曼和海蒂拉瑪講戲去了,他想要拍攝一個叫做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電影,出品弘揚一下歐洲的史詩巨制。
雖然時機上可能有些商榷,比如現在土耳其軍隊正在希臘境內,在美國的組織之下,一起鎮壓親蘇武裝。
不過艾倫威爾遜不相信因為一部電影,還能讓希臘的局勢出現變故哪怕是電影中的波斯人,有可能被希臘影迷當做是映射現在的土耳其人,但在美國強力的維穩工作下,還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