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民航市場寡頭化十分明顯,波音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占有率超過第二名的空客百分之十,兩種客機占據全球接近百分之九十的份額。
如果現在開始競爭的話,彗星肯定有幾年的先發優勢,美國市場還是一如既往的進不去,甚至美洲的市場也夠嗆,但在其他地方,就是拼基本盤誰大了。
幾十個殖民地專員分布廣泛,絕對可以解決彗星客機很大部分的銷量問題。至于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英裔國家,雖然美國的國力已經超過英國,但當前虎皮還在的英國,不一定就比美國影響力低。
被未婚夫提醒的帕梅拉蒙巴頓,當然一下就明白過來,公司的業績有不少就寄托在這些殖民地專員身上了。
艾倫威爾遜邀請現今的馬來亞土皇帝到來,自然是想要談談關于鐵礦開發不足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更加廣泛一點,比如說澳大利亞和荷蘭還在控制的新幾內亞島,七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擺在那呢,別說是六十萬戰俘,就是六百萬也吃得下。
不過比起一覽無余的澳大利亞西北部,要是日本戰俘跑到了新幾內亞島上,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更加沒人知道了。
“日本的戰俘”杰拉德愛德華一臉的驚訝,“美國會想辦法讓我們釋放掉”
“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尤其是考慮遠東局勢出現了有利于蘇聯的變化,美國可能會對日本另眼相看,美國人就是這樣,只要自己想好了,并不在乎別人的想法。”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所以分給荷蘭、澳大利亞乃至于葡萄牙一些戰俘使用,可能這件事還有的談,美國一個一個的勸說,總需要時間吧到時候各說各話,人多嘴雜要照顧各方面的利益,時間不就出來了么。”
可以說在這個時間段,沒人比艾倫威爾遜更加明白日本對美國的意義,他怎么說也是見過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對美國控制日本的意義認識的更加深刻。
因為整個西太平洋防線是以日本為核心建立,所以美國決策層一直視日本為亞洲穩定的基石,將維持美日同盟作為不可觸碰的底線。試想如果美日同盟瓦解,美軍撤出日本,中日再走向聯合,駐韓美軍就是甕中之鱉,東南亞各國缺少助力,關島也將下岌岌可危。
由此,西太平洋防線將全線崩潰,早就對美國心懷不滿,一直試圖自立門戶的歐洲也會趁勢而動,驅逐美軍,美國世界霸權隨之土崩瓦解,全面收縮回二戰前的范圍。以現實論,日本可以說就是確保美國霸權的基礎。
日本是沒有能力掙脫美國控制的,除了人口和名義生產總值之外,不論是企業利潤、勞動效率、以及一些側面數據,比如退休金、生產率等等數據。日本在歐洲國家里面都屬于是西班牙水平,比意大利都比不過。
所謂的八十年代世界第二,完全是一億多的人口撐起來的,歐洲除了蘇聯沒有這么多人口的國家。歐洲國家八個小時的工作,日本包括韓國就需要十二個小時追趕。
所謂的七大工業國組織,日本是實打實的倒數第一,只不過比起一般只有四五千萬人口的其他國家,在總量上非常占優勢。后來膨脹了,就被廣場協議削弱了。
不過雖然艾倫威爾遜認為,日本就是一把三倍規模的西班牙,但也不能讓他好過。六十萬適齡的工人回去,肯定是很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