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辛苦我的男人了”帕梅拉蒙巴頓抓著艾倫威爾遜的手搖啊搖,“我詢問一下父親當地的情況,你到了埃及直接去拿資料就行了。”
“那真是萬分感謝,會讓我少走不少彎路。”艾倫威爾遜表達了萬分的感謝。
尤其是這可以明辨雙方的虛實,很難說這一次中東戰爭對阿拉伯人有什么影響。因為參戰的阿拉伯國家好像和戰前沒什么區別。
唯一的區別就是認為自己沒輸,如果不是美國施壓,勝利必然是屬于阿拉伯人的。
對以色列的影響是很大的,以色列陸軍指揮機構,戰后幾乎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個指揮機構的特點,是總參謀部統一控制陸、海、空所有兵種。
在以色列,海、空軍都還未發展成為完備的軍種,它們的軍官在總參謀部工作時,以個人身份活動此以代表本部隊活動更多。由于沒有總司令這個職位,總參謀長就成了指揮陸、海、空整個部隊的唯一的行政首長。
總參謀長是統轄總參謀部的首長。總參謀部的常任成員是空軍、海軍、裝甲兵部隊的司令和北部、中部、南部各軍區的司令。總參謀部通過總參謀長同內閣的政治首長聯系。
軍隊的一切事宜均由總參謀長對國防部長負責。空軍和海軍被稱作“部隊”而非軍種,正式名稱是“海上部隊”,和“航空部隊”海、空部隊司令要向總參謀長提出報告,他們有自己的行政部門負責處理軍務問題。
戰爭期間建立的預備役動員體制也被保存下來,體制的獨特點在于它的預備役部隊是國防軍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常備軍的附屬品。常備軍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向國防軍的預備役部隊訓練有素的骨干。
很明顯,預備役軍人是國防軍的主力,以色列國防最終依賴于預備役組織。預備役軍人往往士氣不高,但以色列國防軍不存在這個問題。
至于聽聞以色列國內出現了地區合作社,其實就是蘇聯集體農莊的另一個稱呼這種事,現今以色列國內的民族構成,有很大一部分是蘇聯境內的猶太人。倒是不值得關注,蘇聯的某些政策確實是非常適應戰爭。
為了表示自己無時不刻為帝國效力,艾倫威爾遜還寫了一份從以色列地區合作社,對蘇聯國內情況的推測,最終得出了蘇聯不足為懼的結論。
這篇報告結束之后,艾倫威爾遜就啟程前往北非為帝國效力去了,順便在巴黎接了海蒂拉瑪,進行必要的遮掩,兩人前后腳抵達了當前阿拉伯世界的中心開羅。
近幾百年來,整個和平教世界的中心是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那代表著和平教世界在工業革命之前的頂點。在農業時代對基督世界的全方位優勢
很難想象如果歐洲國家沒有發現新大陸,面對已經被三面包圍的局面如何破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才干掉了和平教世界最后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