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成問題,我畢竟年輕一些,有精力照顧你們。”艾倫威爾遜一聽,主動提議道,“明天去尼羅河泛舟吧,找找古埃及的感覺。”
在阿拉伯會議召開之前,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下達對蒂朗海峽的封鎖令,傳遍了整個埃及,在對阿拉伯世界意義極為重要的國際會議之前,從巴以戰爭之后風評好轉的國王,做出了如此有魄力的決定,讓埃及民間極為振奮。
以色列接下來的抗議舉動,反而讓法魯克一世的擁護度大大提升。埃及消息報以“法魯克一世,阿拉伯世界的天然領袖”為標題,稱贊法魯克一世在這一場國際盛會舉辦之前,定下了對以色列強硬的基調,是自從阿里帕夏之后,埃及最為振奮的一件事。
“要是以色列讓摩薩德出手,干掉一兩個阿拉伯國家的國王,就更好了。”從尼羅河泛舟歸來的艾倫威爾遜,聽著浴室方向的淋水聲,小聲咕噥著。
“艾倫,不一起嘛”海蒂拉瑪的聲音從浴室傳來,口中的邀請之意顯而易見。
“來了”艾倫威爾遜直接起身,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小事,不能耽誤他現在的大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埃及首都開羅,阿拉伯聯盟會議正式召開,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門、敘利亞六國的領導人以及外長出席,因為并不是所有國家的國王都能出席,比如伊拉克王國的國王,正在倫敦念書,所以由首相賽伊德出席。
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首先致辭,對來到開羅的阿拉伯國家來賓表示歡迎,在表達歡迎之后,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話鋒一轉表示,“埃及永遠不會承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非法占領,只要我還在位一天,就要以終結以色列的侵略為己任。”
“還是有照本宣科的能力的”艾倫威爾遜暗自點頭,目光從其他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臉上一掃而過,記下來這些人的反應。
在伊拉克王國首相賽伊德的表情上,能夠明顯的看出來,這位首相對法魯克一世的講話不以為然,這符合伊拉克王國在巴以戰爭當中,自視甚高的實情。
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的講話還在繼續,“以色列人應該明白,和廣大的阿拉伯世界相比,以色列是不具備對抗能力的,哪怕是以色列的背后若隱若現的黑手,心里也應該清楚,阿拉伯人民的訴求,不會因為外來干涉而妥協,我不想把自己的講話用警告描述,但是事實如此,阿拉伯人渴望和平,但并不懼怕戰爭。對蒂朗海峽的封鎖令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警告,希望以色列不要陷入狂熱的復國主義當中,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
“是選擇橄欖枝還是槍,選擇權在以色列人的手中,但是扳機上的手指永遠屬于阿拉伯人。”
法魯克一世的講話結束,整個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艾倫威爾遜也隨著阿拉伯人起身鼓掌,他是有理由這么做的,這篇演講稿就是他寫的。
這一天埃及全國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刊登了法魯克一世的精彩演講,埃及人口口相傳國王的表態,對下來的會議也抱有極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