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沒有回答,對于無稽之談有什么可回答的,有這個功夫,他不如為帕梅拉蒙巴頓的事業做一點貢獻。
就比如和伊拉克王國的常青樹,努里賽義德首相聯絡一下感情,關于本次和東道主埃及王國據理力爭的事情,他相信對努里賽義德首相的執政生涯絕對是有利的。
不用去伊拉克王國一趟,艾倫威爾遜也能想象到,努里賽義德首相為伊拉克王國的據理力爭,不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對于英國來說這是好事,原因簡單的要死,伊拉克是一個王國,存在王室以及貴族階層。
而且伊拉克的王室算不上多么強大,距離國家格言是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那個貴族階層的生死大敵蘇聯還不遠。
處在這種情況下,什么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那都是小問題,包括努里賽義德首相在內的伊拉克權貴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會犯錯誤的。
倒不是說各國腐朽落后的封建主階層完全不會犯錯,比如同樣為阿富汗王室成員之一的紅色親王達烏德,就干掉了王室,自己搖身一變成了阿富汗的執政者。但是王國消失了,他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最終又被阿明取而代之。
但是經過巴倫爵士的介紹,艾倫威爾遜明白,努里賽義德首相對蘇聯有著戒備之心。這才是努里賽義德首相采取親近英國態度的原因。所以這就有的談
在阿拉伯聯盟會議結束之后,以失敗者面目襯托了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偉岸形象的兩人再次見面了,伊拉克王國代表團即將回國,一切已經塵埃落定,這一次的見面明顯就沒有國家因素,談話也輕松許多。
這一次見面艾倫威爾遜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尊敬的首相,其實我們英國人心里明白,當前對石油利潤的分成,對伊拉克人當然不公平的,但是首相也要體會大英帝國的難處,英國已經作為主力打了兩次世界大戰了。而英國本土的人口,可沒有美國和蘇聯那樣巨大,陣亡這么多人不當回事。蘇聯人死了是為國犧牲,發個勛章就行了,我們英國士兵可是要撫恤金的。”
說到這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這種不公平的利潤未來一定會改變,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希望首相能夠保持耐心,等待我們進行改良。對此我本人非常的感激。其實伊拉克和英國一樣,都是有君主的王國,國家的屬性在這,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談的。你們的國王還在倫敦接受教育呢”
至于曾經的侵略問題,艾倫威爾遜沒有提,他從來不認為處在強硬期到處攻城略地是什么站不住腳的事情,大英帝國攻打的國家多了。伊拉克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還是比較不起眼的一個。
英國不會為過去的擴張有負罪感,雖然后世英國總這么宣揚,但宣揚的目的還是擺出一個認錯的態度,然后繼續謀利。
至于艾倫威爾遜本人,他連這個態度都沒有,他甚至認為應該和大陸國家法國學習殖民地的統治手段,最好最好是學古代中國,就屠城占地。
反而對英國這種海洋國家利益為先的傳統并不感冒,英國利益為先的思維,是導致一步一步成為美國空軍基地的罪魁禍首。
“其實我是為我的未婚妻生意,表示友好的。”艾倫威爾遜也沒有必要隱瞞什么,直接抬出來帕梅拉蒙巴頓,這個正在茁壯成長中的英國女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