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日本不爭氣,兩顆原子彈就服了,讓大英帝國非常的失望。
諾曼布魯克當時就已經是白廳的二把手了,當然能夠回憶起來當時的事情。
但此時此刻,不太適合這么說話,有賴于艾倫威爾遜曾經去馬來亞赴任之前的報告,預見到了今日的局勢。
“一旦規模控制不住,會蔓延長久么”雖然有些不太合適,尊敬的內閣秘書心里未嘗沒有看美國人笑話的意思。
“我想我們也不應該過于樂觀,但是比照蘇聯建立時候的協約國聯軍,只要比這個時間長英國就賺了。”艾倫威爾遜看透不說透,全當沒聽明白頂頭上司同樣幸災樂禍的心,“要是有個三年的戰爭時間,我們就可以暢想日本本土決戰的場面了。這對大英帝國而言,并不是一件壞事。”
“哦,會出現這樣的樂觀結果嘛”諾曼布魯克面帶矜持的自語道,“這真是一個悲劇。”
“絕對的悲劇”艾倫威爾遜萬分的贊同,繃著臉做嚴肅狀,“我們都不想讓戰爭爆發,但是應美國的請求參戰這件事眾所周知,大英帝國的驕傲皇家海軍,隨時準備為了世界和平盡一份力。”
理論上英國不參戰當然是最好,不過那也只存在于理論上,艾倫威爾遜現在是以參戰為前提,討論如何聰明的參戰,雖然遠東的二點五億英鎊足以讓倫敦保持冷靜,但馬歇爾計劃的美元,同樣不能讓倫敦無動于衷,所以這件事非常的復雜。
英國大可以做出大打出手的姿態,為了表明鄭重其事,甚至可以效仿帝俄遠征日本聯合艦隊,啟封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戰列艦。組成強大的海洋打擊群,展現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如果海軍不夠,當然還有戰后備受關注,大英帝國中流砥柱的皇家空軍。至于陸軍馬鹿,不提也罷。
但一定要動用陸軍的話,如果美國非要要求一定數量的地面部隊,跟隨大英帝國南征北戰的尼泊爾雇傭兵隨時處在待命狀態,相信一定會隨時出動的,最重要的是省錢。
并不是英國對親密的盟友搪塞,關鍵是英國確實是不以地面力量見長。雖然如果蘇聯也只有英國的五千萬人口規模,英國未必就怕蘇聯的陸軍,但這件事美國人沒有必要知道。
從外交部常務次長伊斯梅那里,艾倫威爾遜得到了關于蘇聯缺席最近的聯合國決議消息之后,他就繼續補充自己的報告,“種種跡象表明,蘇聯是選擇遠東為突破口。這對歐洲方面來說是好事,但我預測,一旦戰爭范圍擴大,為了防止歐洲國家幫助美國,蘇聯一定會加大歐洲方向的地面力量。”
英國才剛剛終結配給制沒多長時間,肯定是不想戰爭范圍擴大的。
與東亞其他地區不同,英國與朝鮮半島沒有什么歷史聯系。許多英國士兵甚至在地圖上都找不到朝鮮半島。盡管就在幾年前,一些英國士兵還遭遇過韓國士兵回想起他們在日本戰俘營中遭到韓國衛兵的殘酷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