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五零年,雖然英美兩國都談什么特殊關系,但絕對代表兩國看待問題的角度就完全一致,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大體一致的,不過喊英美特殊關系的是英國。美國是不怎么強調英美特殊關系的。
誰讓那個時候,英國只剩下英倫三島淪為一個抱大腿的角色了呢。
漢城陷落當天,聯合國通過八十二號決議,宣布對朝鮮半島進行武裝干涉。
艾倫威爾遜正在進行政策制定,手里面就拿著聯合國八十二號決議,雖然現今英國是工黨執政,而工黨的很多大臣,曾經就是年輕時期鐵桿的親蘇份子,但是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想法,關于朝鮮戰爭的定義,英國也傾向于認為,這是蘇聯全球戰略企圖的一部分。
工黨因為之前長期在野,很長時間之內人才不足,所以艾德禮內閣,存在多個超級大臣。戰爭的爆發,引起了前后兩任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和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的關注。
兩個外交大臣的關系很好,和莫里森和艾德禮之間的關系形成了鮮明對比。
兩人一起聽從了艾倫威爾遜關于戰爭規模的預估,以及判斷英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
當前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正在前任歐內斯特貝文的建議下,準備實行科倫坡計劃,既在澳大利亞的幫助下,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科倫坡計劃的主要動機,既要反蘇又要防美,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是對美國增加當地影響力的對抗。
作為現任的英屬馬來亞高級專員,毫無疑問這件事當然和艾倫威爾遜有關。正好艾倫威爾遜承蒙召喚返回倫敦,就連帶著朝鮮戰爭一起談論了。
面對兩個大臣的詢問,艾倫威爾遜表示自己逆練神功多年已經有了幾分火候,對當地的馬來人以及華人都采取開誠布公的態度,甚至有自己的長期計劃,既以英屬馬來亞為中心,打垮周邊的獨立或者半獨立國家的工業,達成再造一個英屬印度的目的。
歐內斯特貝文和赫伯特莫里森對視一眼,都非常驚訝,沒想到一個白廳培養的公務員,竟然吹起牛逼來,一點也不把政客放在眼里。
“艾倫,聽說你和美國的麥卡錫參議員私交不錯”歐內斯特貝文開口問道。
“是的”艾倫威爾遜點頭回答道,“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待人非常真誠,有別于傳統的參議員,要說有什么毛病的話,可能就是過于熱愛酒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