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來看兩艘戰列艦啟封之前,剛剛在外交部發出了一封電報,談及了美國最為關注的事情,比如說北約的建立,三國占領區的合并事情,隨后話鋒一轉告訴在華盛頓的,英國駐美國大使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原則上以上問題都可以談,戰爭當前,蘇聯集團氣勢洶洶,英國可以放棄之前的一些條件,但是關于出兵這件事,最好是不出陸軍。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白廳的同事們都認為,你是一個極其可靠的紳士。”
華盛頓英國大使館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拿著這一封電報,苦笑著搖頭,竟然涉及到了可靠性的問題,看來內閣都打定主意,一定要避免派出地面部隊了。
這是經過內閣以及白廳首腦的研究之后,做出的慎重決定。畢竟現在美軍都被揍的灰頭土臉,美國人總說自己是天下無敵,可是歐洲國家看到的都是不斷撤退。
在電報當中甚至表示,歐洲國家普遍認為這是蘇聯的聲東擊西,在遠東發起沖突轉移注意力,是為了讓歐洲國家放松警惕。
事已至此,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只能勉力而為,艾倫威爾遜本人還在電報當中加入了一些私人的人脈,表示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可以去找麥卡錫參議員,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艾倫威爾遜是一個極其念舊的人,和麥卡錫當然一直保持著聯絡。
作為在對方落魄之時的朋友,關于本次朝鮮戰爭當前的形勢,美國士兵的戰斗力是否值得依賴,出現在了最近的來往信件當中。
他還在私人信件當中表示,希望麥卡錫不要透露歐洲對美國節節敗退的懷疑。這不利于歐洲和國家之間的團結關系。
做朋友艾倫威爾遜絕對是夠意思的,他知道麥卡錫歷史上就是因為和軍方有了沖突慘淡收場,所以幫助他的朋友補上這個漏洞。
因為以艾倫威爾遜對麥卡錫的了解,麥卡錫一定會趁機抨擊杜魯門政府的軟弱。這其實正中軍方下懷。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和美國政府商談,提及歐洲國家對美軍節節敗退的疑慮,本該是非常保密的,但麥卡錫還是知道了。
在聽證會上,麥卡錫在共和黨的支持和聲援下,對亞洲局勢糜爛至此的局勢展開了猛烈抨擊,認為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出現,這都是因為當初杜魯門的軟弱所至。
“民主黨領導下的美國,讓蘇聯輕視,讓盟友懷疑,現在不斷后退士兵們的沮喪,和已經失去生命的美國人,這個責任都應該由民主黨來承擔。”
麥卡錫聲嘶力竭的對著支持者大喊道,“現在不知道要退到哪里的士兵們,他們彷徨無助,一張張驚慌失措的臉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連我們的歐洲盟友,此時都對美國的領導力產生了疑問,我們應該馬上、立刻、給挑戰美國的敵人迎頭痛擊。”
大西洋對岸的倫敦,關于蘇聯增兵蘇占區的航拍照片,擺在了內閣大臣們的面前。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保住歐洲的繁榮和穩定。”艾德禮首相沉默良久,算是為這件事下了一個最終結論,地面部隊還是留在歐洲,派出海空軍支援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