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美國第八集團軍二十四步兵師在朝鮮半島中部仍持續抵抗,直到七月中旬的大田戰役期間才遭擊潰,七月二十日全師潰退之際失去編制裝備的百分之六十、編制兵力的百分之四十五,死傷超過七千,連師長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將都在該戰役后被俘。
二十四步兵師崩潰前爭取到的半個月時間讓聯合國軍有辦法加緊腳步增援,在七月后每日都有新的聯合國增援不斷登上朝鮮半島。
第一騎兵師、第二十五步兵師從朝鮮半島登陸,隨后按照命令集結在釜山,構建以大邱為核心的防線。晉州陷落之后,被美韓聯軍控制的土地,就成了人們印象當中的釜山防御圈了。
這是艾倫威爾遜蹭資歷時候的大背景,所以他之前通過英國代表,也就是謝菲爾德勛爵馬金斯,表達對美國戰斗力的懷疑,才讓波恩的美國代表臉上掛不住。
因為面對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國家,美國被揍了一個灰頭土臉,第二十四步兵師師長都被俘,部隊被殲滅。美國現在確實很難證明,美國像是自己所說的這么強大。歐洲這邊的蘇聯,可比朝鮮難對付多了。
當前法國的領導人是戰后法國第八個部長會議主席勒內普利文,勒內普利文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接替當了十天政府首腦的激進社會黨亨利克耶。成了現在的法國政府首腦。
勒內普利文的主要主張是建立歐洲軍艾倫威爾遜可以斷定,建立歐洲軍這件事,是美國人肯定不愿意看見的。
而且這會為英美正在籌備的北約,蒙上一層陰影。法國政壇各派的主張天差地別,此時領導法國的人恰恰對建立歐洲軍感興趣。
隨行而來的艾倫威爾遜和美國人都感覺,可能目的不會這么輕易的達成。
果然,事情的發展是需要各種條件齊備的,在這個時間段,恰恰是一個對歐洲軍感興趣的政治家領導法國,讓英美兩國的提議遭到了冷遇。
見到這種情況,艾倫威爾遜通過馬金斯給美國人傳話,難道不能發起個政變什么的么
這種包藏禍心的建議,自然是遭到了美國人的拒絕,美國人經過商量之后,還是決定使用老辦法,通過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終止為威脅,讓法國人低頭。
但是這個舉動,讓勒內普利文十分反感,一個主張建立歐洲軍的政治人物,本來就對美國好感不多,怎么會受到這樣的威脅而無動于衷。
不甘示弱的反過來放話,如果美國想要看到蘇聯進軍之后,法共帶著法國人迎接蘇聯紅軍的進入,大可以這么做。
事已至此,美國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表示英國人應該勸說一下法國人顧全大局。
“美國人使用金錢威脅上癮了。恰好碰上了一個不吃這套的人。”馬金斯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苦笑道。
“是啊”艾倫威爾遜一腦袋漿糊,沒想到正好碰上這么一個政治家。看來事情有利有弊,他之前還為北約沒有出現,導致英國轉圜余地增加高興。
但是現在,再看法國對北約不感興趣,才認識到,有些事情的出現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過了那個時間再去操辦,難度就大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