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固然是讓日本失去了北海道瘦了一圈,英屬馬來亞坐擁更大的面積,以及幾個優勢產業,還有沒挖掘的石油資源,外有澳大利亞因為英國傳統影響力,開放的鐵礦石配額優勢。
但是到現在,他還是不知道這些創造出來的空間,能不能拼過日本的幾千萬社畜。就算日本傳統上重男輕女,只算男性勞動力。這部分也比現在的英屬馬來亞人口高了四倍
唯一眼前還能利用的優勢,就是日本在起步初期,完全一副躺平認慫的樣子不發展軍力,把軍事全部交給美國占領軍。
而現在因為北海道的丟失,導致了日本的國防壓力和原本歷史不可同日而語。
美軍不可能長久一直負擔本州島北方的防務,之前不在乎全靠核彈震懾,而現在蘇聯也有核彈了。可以預見的是,美國肯定不會養著日本這么長時間,等到日本完全起步再讓日本自我防衛。
日本的自我防衛一定會到來的更早,日本想要如同歷史用四分之一的財政補貼煤炭和鋼鐵,財政壓力必然加大。
至于大英帝國的應對辦法,沒人比作為海外資產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的艾倫威爾遜更加清楚,原來的帝國特惠制只是一個籠統的關稅條紋。
一個個海外國企在殖民地落地之后,英國現在追求的是快速變現,已經有了放棄殖民地的準備開始竭澤而漁,追求的是讓英國快速擺脫財政壓力。
英國雖然和日本都是島國,但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來,什么叫帝國主義底蘊了。什么長期影響力,哪有重新恢復帝國財政重要。
只要財政完全恢復了,又是一輪不斷的前進。而作為現階段價值最大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要把英屬馬來亞打造成本土的有力補充。
潛在假想敵就是日本,所以池田勇人過來這一趟,想要開拓市場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實現。要開放,那就互相開放市場。
反正當前的日本談不上正循環,只能說才開始擺脫貧困,互相開放市場,艾倫威爾遜就用英屬馬來亞的農業沖垮日本的農業。
“我們有麥克阿瑟的將軍的諒解,希望能夠釋放戰俘讓他們回國。”池田勇人被艾倫威爾遜一陣逼問全國玉碎的話,弄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只能把麥克阿瑟抬出來
你們的麥天皇馬上就要滾蛋了,艾倫威爾遜斜了一眼墻上的日期,已經十月十九日了。這么想的話,他應該留下來這些日本人,讓對方在馬來亞聽到戰爭擴大的消息。
當然現在麥天皇春風得意,艾倫威爾遜也不能說人家美國凱撒在世壞話,沒提這茬順著戰俘的問題詢問道,“要這些戰俘回去,是要防守本州島么是不是北海道的蘇聯紅軍有什么動靜,美國想要讓日本自己負擔一部分的國防”
池田勇人盡量保持著謙虛有禮的神態,但眼前這個英國人太過分了,先提珍珠港后提北海道,明顯就是沖著日本現在的傷疤上猛攻。
北海道讓蘇聯占領,對現在的日本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東京方面在戰后應對風起云涌的親蘇力量傷透了腦筋,日本全國的資源本來就不多,北海道還占據了很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