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和安娜過著二人世界的艾倫威爾遜,同時看完了關于雅加達日報,報道關于馬達加斯加和印尼是兄弟,呼吁印尼支持馬達加斯加獨立的報道。
今天晚上的廣播已經有了內容,呼吁雅加達政府好自為之,不要把手伸的這么長等等。
隔了一天,艾倫威爾遜收到了倫敦,關于十二月布魯塞爾會議的電報,便對著最近和安娜道,“過幾天你就回歐洲,我也準備回布魯塞爾開會。”
“開會什么會議”安娜有些粘人的貼上來,好奇的道,“不會是帕梅拉過來,你要趕我走吧”
“往哪想呢如果是她過來,我會直說,我不會瞞著你們姐妹的。”艾倫威爾遜一臉的真誠,“是真的有一個會議,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第二次柏林會議。”
在一八八四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在柏林召開了著名的“柏林會議”,英、法、德、荷、俄、美、葡、意、丹麥、奧匈、挪威、瑞典、比利時、奧斯曼帝國等十四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開始了對徹底瓜分非洲的談判。
柏林會議從剛果河流域問題開始,進而制定了瓜分非洲的方案。柏林會議之后,法國的從西向東截斷非洲,英國的從埃及到南非的打通非洲紛紛出爐。
而這一次的布魯塞爾會議的討論,則是后殖民時代的提案開始,討論如何讓非洲獨立的問題。
“你們會讓非洲獨立”安娜捂著嘴,仔細的打量了艾倫威爾遜一番撇嘴道,“我怎么不相信呢”
“你確實不應該相信,那只是名義上的討論。”艾倫威爾遜呵呵一笑,“在布魯塞爾會議框架內,戰后五年已經有幾次會議商量過。比利時的想法是,制定一個三十到五十年的長期計劃慢慢退出剛果。法國人的底線是,必須等到非洲殖民地完成法語化,才會認真考慮當前的殖民地問題,會不會離開還不一定。葡萄牙的態度很鮮明,并不存在什么殖民地,薩拉查認為殖民地就是葡萄牙的一部分。至于我們英國其實是態度最開明的。”
“所以根本就討論不出來什么結果,對不對”安娜一副我就知道是這樣的口吻。
“那是當然的,這一次的會議英國會提議,考慮到印巴分治的慘劇,重新劃分行政區。這一點不用說法國、比利時、葡萄牙不同意。就算是現在非洲殖民地的本地精英也不會同意的。”艾倫威爾遜帶著憧憬之色道,“最終我們會在這些黑人精英的反對下,只進行了象征性的工作,重新劃分行政區的企圖最遭到可恥的失敗。”
人們都能看出來非洲的邊界,十分潦草的隨便劃的,本次會議將會著重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從現在就可以預定失敗,但以后誰在說歐洲殖民國家亂劃線,就用這一次的會議堵住對方的嘴。
“我還以為你是回去找那兩個女明星呢,原來是真有事。”安娜不但見到過曾經去過德國的帕梅拉蒙巴頓,也知道巴黎有兩個女明星,曾經和自己的男人在波恩幽會。提及這些外人,口氣也未免有些酸酸的。
“哦,親愛的,怎么說到這了。你對你自己也太不自信了。你比她們年輕的多”艾倫威爾遜雖然驟然碰到情感問題有些混亂。
“可她們是女明星啊,長得這么漂亮。”安娜掰著手指頭,有些酸溜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