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刻,貴為西馬專員的愛麗莎推門而入,一進來就看到了志得意滿,喝下午茶的頂頭上司,不由得開口打趣道,“哦,這不是即將要步入婚姻殿堂的專員么按照華人的說法,中堂大人。”
聽著愛麗莎慢吞吞帶著口音的中堂大人,艾倫威爾遜一臉的受用,點頭示意道,“愛麗莎,我不在的這段時間,你和埃德爾商量處理馬來亞的事務,對一切外來威脅要警惕。”
“知道,防著蘇聯更要防著美國。”愛麗莎了然的點頭,然后話鋒一轉,“這些事情都有先例,不至于出事,我的丈夫要過來看我,埃德爾處理也是一樣的。”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愛麗莎對艾倫威爾遜可是有很深的了解,很明白頂頭上司的真實心理。
“呃好”艾倫威爾遜臉色訕訕,“分居兩地確實不利于夫妻和睦,來了也好。不過可能還有一件事要麻煩你。”
“請說”愛麗莎痛快的答應道,“誰讓你是我的頂頭上司呢,所有的要求我都不會拒絕的,哪怕是”
“是制訂一份對印尼的顛覆計劃,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制定一個長期對印尼的瓦解計劃。其目的是為了瓦解對東南亞局勢有威脅的蘇加諾政權。”艾倫威爾遜輕聲咳嗽一聲,對下屬的挑逗裝聾作啞。
處在大英帝國的利益角度,蘇加諾政權一日不垮塌,英屬馬來亞的威脅一直都會隱約的存在。而處于私人角度,弄不垮更好,英國可以合理合法的占據英屬馬來亞。
以印尼的人口,是不會長期游離于美國視線之外的,反正美國人做,還不如他親自做,這樣才能把事情往有利于英國利益的軌道上引導。
“美國準備向蘇聯投降”買了一堆報紙,登上彗星一號準備在路上打發時間的艾倫威爾遜,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重新掃視了一遍,沒有錯,確實是英國的泰晤士報。
結合最近五次戰役剛剛打完,已經傳出要和談的消息,艾倫威爾遜從中嗅出了一絲不懷好意,他知道歷史上英國一直是抵制介入半島戰爭當中,被美國弄的沒有辦法,才派出了萬把人,幾乎從戰爭范圍不可避免的擴大開始,就一直比比叨要撤軍。
艾德禮首相覺得自己被美國人坑了,接替的丘吉爾也一直嚷嚷要抽身而退。那個時候英國主流民意是推動談判,甚至還為和談的漫長十分不滿。
而這一次英國可沒有派遠征軍,英國當然有損失,出動的皇家空軍也被擊落過。
但任何涉及到陸戰的戰爭,海空軍的軍費和地面戰爭相比都是不值一提的。現在的朝鮮戰爭絕不是歷史上那樣,血厚的美國一定拉著沒回血的英國一起被放血。
這個時候一家英國堪稱主流的報紙竟然發表出來這種論調仔細放下看的艾倫威爾遜,把內容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大意是,支持英國在歐洲增加軍力,幫助美國分擔歐洲的防務壓力。
“分擔就分擔,非起一個這樣的標題”艾倫威爾遜看了幾遍,又拿出來了一份每日電訊報,然后是衛報。最終斷定,英國并不想戰爭這么快結束。
因為報紙內容當中,充滿了暗示美軍戰斗力不行,對戰爭走向悲觀的段落。關鍵是一般人還看不出來,但讀下來整篇文章就會形成先入為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