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只不過是把白廳的意見,準達給對方,當然他自己也是同意的,“其實蘇聯人有些過于天真,或者說是貪婪,分裂的德國對大家都有好處。毫無疑問我們和蘇聯是敵人,但是有德國在中間隔著,就可以減少誤判,總比我們直面對方要好。”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自己的話,會不會從這個四處漏風的軍情六處泄露出去。
但就算是泄露他也要說,德國的分裂對歐洲和平事業是一種促進。這是毫無疑問的
站在英國的考慮,英國雖然贏得了對德國的兩次世界大戰,可響當當的日不落落到今天的地步,不說德國負有全部責任,艾倫威爾遜覺得百分之九十的責任是跑不掉的。剩下的百分之十給丘吉爾議員。
在歷史上蘇聯頹了,德國嘗試統一的時候,各國的表態就很有意思。
“他事先連半點風聲也不露根本沒有向我說起過我永遠忘不了這件事蘇聯人會大發雷霆,他決不會允許這么干的。辦不到我毋需出面反對,蘇聯人會出來反對的。你想想看,蘇聯人決不會接受一個大德意志帝國,在歐洲統一取得很大進展之前,科爾別想從我這里得到任何東西。”
這是法國在任總統密特朗的表態,持有相同立場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是這么說的,“科爾根本不懂得歐洲對德國統一有多么敏感,德國越來越想統治歐洲,我們得經常會晤來抵消德國的力量。必須做到不讓德國統治歐洲。”
有撒切爾夫人的聲援,密特朗則回應德國統一的結果,將會是英法蘇的三國同盟,反正三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協約國鐵三角,這都沒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意大利部長會議主席,朱利奧安德烈奧蒂這一次則表示意大利絕對站在英法蘇一邊,公開對莫斯科喊話,“面對德國問題,蘇聯應該用坦克進行鎮壓,這里可以使用武力,只要能夠防止德國統一,這都沒問題。”
歐共體三國對莫斯科喊話,絕對支持蘇聯鎮壓德國的統一舉動,就算是丘吉爾議員執政,蘇聯只要給予一丁點的正面回應,源源不斷的援助就會進入蘇聯。
丘吉爾統治英國的時候,美國人可從來沒有要放過英國一馬的意思。而戈地圖就等來了近五十年來西歐國家的最大善意。
只要戈地圖點個頭,就能用坦克鎮壓換取三國的大量財政支持。就算是后退一步,也可以談英法蘇三國同盟,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三國協約再現。
但他什么都沒做,為了在臥龍鳳雛這個領域徹底壓倒丘吉爾,直接把蘇聯干解體了。
艾倫威爾遜不用回想這么以后的事情,那會不會發生都不知道。
但是眼前的歐共體倫敦的共識是英法領導歐洲。為了壓倒法國,則要讓英聯邦起到更大的作用。最終形成英國為主法國為輔的歐共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