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有的各級新聞宣傳機構和媒體,外交部德國處和駐德軍政府政治處抽調了一批專職新聞官及情報人員進行監管。針對私營媒體,尤其是英占區內的媒體,除了進行嚴格的新聞審查外,還要通過經濟手段加以掌控。
英國各大空軍基地,現役運輸機已經準備起飛,這些的飛行員得到了白廳的通知,要優先把物資交到報社和電臺工作的人手上,只有這些人才能保證西柏林的民心暫時不動搖。
西柏林的駐軍會在空中物資到達之后,按照這種要求進行分配。
駐柏林聯絡官艾福爾,此時也接到了白廳的新聞管制指導,要他的工作保證四點,新聞報道應盡力激發人們對蘇聯的憎恨和厭惡
第二,大力宣傳封鎖對西柏林普通民眾造成的傷害,以期獲得世界輿論的同情。第三,強調英國政府及民眾將全力援助西柏林人民,第四,新聞報道應有意識地鼓勵西柏林民眾反抗蘇聯的壓迫,哪怕造成流血事件也在所不辭,四階戰術永不過時。
在英國本土的運輸機飛往德國機場之時,艾德禮內閣做出決議,征集民航飛機加入到空運當中,同時外交部聯絡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商量讓這些國家的運輸機征調趕往歐洲,補充英國的空中力量。
很快,堪培拉、開普敦、渥太華、惠靈頓紛紛給與回應,紐芬蘭是英國在北美的重要中轉站,圣約翰斯的客機也很快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
隨后和英屬非洲各地航線的彗星客機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當中。
柏林危機導致英國的激烈反應,一時間占據全體歐洲國家的報紙版面。尤其是加拿大、紐芬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直接相應英國的決策。
簡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再現,光是倫敦市民看到這樣的報道,都有種光榮時代回來了的感覺。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此時的艾倫威爾遜正準備前往巴黎,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記和剛剛結婚的妻子比比叨,“實在不行就飛到澳大利亞等消息,那邊終歸是比較安全。”
在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毫不猶豫的表達了,真的有世界大戰風險趕緊跑的決心。
什么為了大英帝國同生共死,那不過是糊弄糊弄普通人的鬼話,說說可以,自己相信就蠢了。
“你都沒回亞洲,我也不走。”帕梅拉蒙巴頓的眼睛撲閃撲閃的,小聲抱怨道,“你怎么總要去危險的地方就算是要返回馬來亞工作,也不會有人說什么。”
“那怎么行這么重要的事情,不參與還想不想升職了”艾倫威爾遜斷然拒絕,隨后道,“放心,我和麥卡錫一起去巴黎,先問問美軍的動靜,不會有事的。”
雖然北約還沒出現,但也只是時間問題,軍事同盟的總部已經內定在巴黎了。
抵達巴黎的時候,正是柏林封鎖和英國變身大英帝國,召集英聯邦國家共同投入空中力量,占據巴黎市民腦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