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柏林危機出現在一九五一年,蘇聯已經有核武器了。再考慮到朝鮮戰爭已經爆發,麥克阿瑟對核武器的輕率態度,現在英國對美國把核武器放在英國沒意見就有鬼了。
再說了,英國的核武器也提前制造出來了,在這個時候英國不能用自己的核武器遏制蘇聯么一定要多此一舉,讓英國在蘇聯的核打擊目標價值方面更上一層樓
“首相已經拒絕了華盛頓的建議。”杰拉德愛德華一副你猜的沒錯樣子道,“我看美國人不如把轟炸機改一改,說不定還能提高空中走廊的運力。”
“反正美國人這一次別想糊弄過關。”艾倫威爾遜說到這,給杰拉德愛德華透漏了一個消息,明天麥卡錫可能會有一個重要演講。
簡單來說麥卡錫明天就是柏林人了,杰拉德愛德華一聽,皺著眉疑問,“說實話么哪怕是在德國,麥卡錫這個人的風評也不好。”
“杰拉德,這是好事。”艾倫威爾遜要的就是這種不好,歐洲人可能認為不好。但美國人和歐洲人是不一樣的,麥卡錫此舉有助于鞏固在至少一部分美國人心中的地位。
至于柏林危機當前短短幾天的歐洲輿論,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歐洲輿論和英國本土的輿論,英國本土的輿論當然是正面居多,著重報道艾德禮首相的迎難而上。英國肩負守護自由世界的責任。
可以說就算是在歷史上,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之前,英國公民就是這么自我感覺良好。
雖然一部分政府高層已經認識到,英國和美蘇兩國不是一個級別的玩家。但公民階層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在英國公民的眼中,就算是失去了英屬印度,當前英國還有近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海外還有上億的人口歸英國統治。
準確的說,英國公民切實認識到英國不是從前的大英帝國,是在艾登因為蘇伊士運河戰爭不得不辭職之后,麥克米倫做做英國首相的時候。英美簽署了拿騷協議,英國算是對美國投降不再掙扎了。
經過了六年的休養生息,一直注重國內的艾德禮首相,這一次勇敢的站出來匡扶正義。令傳統的工黨支持者擁護,保守黨支持者也諸多贊美之詞。
甚至在克里姆林宮引起了震動,尤其是英國皇家空軍開啟空中走廊之后。讓克里姆林宮的大佬們很是錯愕,畢竟老實人一下子開始反擊了,總是令人驚訝。
大批英國飛機通過空中空運物資到柏林,自然是逃不過地面上的蘇軍部隊眼睛。
英國開啟的這一次空中走廊,同樣引起了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無非就是阻止還是放任。
“那我們就看一看,二百多萬人需求,英國人和美國人是否負擔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