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艾倫威爾遜當然是開心的,誰不愿意和有錢人做朋友呢。
而且出于馬來亞政局的考慮,這里也需要一個實力強大的君主存在。
首先阿里汗已經經過一次英軍撤退帶來的變故,幾百年的海得拉巴就這么被印度吞并了。
如果相似的選擇再出現一次,阿里汗絕對不希望英軍再從馬來亞撤退。
所以這個沙巴州未來的君主,一定是鐵桿的親英派,阿里汗的到來會讓馬來亞的親英份子占據壓倒性的優勢,阿里汗的財富更會讓他本人,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幫助巨大。
有這么一個沙巴蘇丹的幫助,他相信自己對馬來亞的改造一定會得到很大助力。
想到這艾倫威爾遜不由得跳起來,心里因為柏林危機的陰霾也減輕不少。有的時候壞心情就是需要好消息來中和一下。
至于龍騎兵姐妹的事情,艾倫威爾遜心里已經決定,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開誠布公的詢問,付出過感情的女人,他不能夠采取太強硬的態度。如果龍騎兵姐妹否認是間諜,他可能最后也會選擇相信。
心情大好之下,在港督返回香江之后,艾倫威爾遜選擇去視察沙撈越的鋼鐵集團。
鋼鐵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最最基本的,鋼鐵具有性能和成本的平衡。考慮到這種平衡,鋼鐵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幾乎就是唯一的選擇。
各國無不以鋼鐵產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這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英國本土的鋼鐵潛力增長已經不大,就算是澳大利亞優質鐵礦的補充,也不能改變歷史趨勢。而馬來亞距離澳大利亞不遠,光是運輸成本就有巨大的優勢。
任何工業都是用水大戶,鋼鐵自然也不例外,東馬的水資源其實在西邊的馬來半島之上。更別說還有可靠性的考慮。
其實艾倫威爾遜并不貪婪,他已經為英屬馬來亞制定了一個絕對合適的目標模板,而且理論上絕對不算不可接受,他決定把沙撈越的鋼鐵產量目標,設置為唐山。
他覺得這個目標不過分,畢竟唐山的鋼鐵產業從業人員也就是六十萬人。東馬的人口不多,但是六十萬從業人員還是不成問題的。
一旦這個目標最終實現,艾倫威爾遜就可以在澳大利亞的支持下,讓沙撈越起飛。
“埃德爾,今年的鋼鐵產量應該達到四百萬噸。五年內最好追上本土,至于更遠的事情以后在說。”艾倫威爾的對著陪同的東馬專員埃德爾,商量能否實現在五年內鋼鐵產量追上英國本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