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艘新重型航母的命名,公平的說有這么一點拍馬屁的意思。但蒙巴頓將軍和王室的關系擺在那,這種命名誰會冒著開罪王室的危險去反對
雖然英國的君主名義上沒有什么權力,可王室的權力也根本不在名義上。
現在就看還沒有正式加冕的伊麗莎白對這件事是怎么想的,蒙巴頓本人就帶著兩個女兒、以及兩個女婿到達白金漢宮,詢問伊麗莎白本人的意思。
未來的女王當然是愿意的,英國王室在這種事情上并不迷信,這樣一艘戰后最先進的航空母艦用伊麗莎白本人的名字命名,她很是開心。
“王儲的形象在英聯邦國家受到廣泛贊譽,一旦加冕對整個英聯邦都是好事。我有一個建議”坐在一邊和帕梅拉蒙巴頓手牽手的可靠之人,艾倫威爾遜開口道,“皇家海軍可以在加冕典禮的同時,組織一場閱艦式,一方面是慶祝加冕典禮,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提升英國在戰后的士氣。”
“我們的國家伴隨著王儲的加冕,應該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在守護過往榮光的同時,兼有讓英國公民在新時代的美好期望。于公于私這都是一件大好事。”
艾倫威爾遜提出這個建議,參考了歷史上的一九五三年英國閱艦式。畢竟這種名場面不多,最好還是如期發生比較好。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還是讓大英帝國在廣大老少邊窮國家面前啊裝個比。
沒有比女王加冕這個場合,更加適合做這件事了,而且也不是沒有先例。從愛德華七世到喬治五世,英王加冕是必然要伴隨閱艦式的。
后世人們的最熟悉最震撼的閱艦式,以一九一四年的閱艦式,一眼望不到頭的鋼鐵巨艦,浩浩蕩蕩把整個海峽鋪滿,氣勢磅礴體現著日不落帝國的威嚴。參加閱艦式的也只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半力量。
“如果新航母的二號艦到時候也完工的話,到時候兩艘重型航空母艦一起參加。我想一定是一個盛大的典禮。”艾倫威爾遜說到這對蒙巴頓將軍征求意見,“尊敬的將軍,你認為呢。”
“我當然是樂于閱艦式上面,能夠有皇家海軍的最新銳的戰艦出現。”蒙巴頓將軍當即表示贊同,同樣覺得這是一件大好事。
“加冕的儀式,內閣方面還沒有拿出來意見。”伊麗莎白淡然的開口道,“現在提這件事可能還早,我要等待內閣的消息。”
“尊敬的王儲,其實考慮到維系英聯邦感情的因素,加上閱艦式的組織當然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外交工作總是不能著急的。”艾倫威爾遜慢悠悠的道,“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等,都要時間準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要說當前的英國和一戰之前的英國沒區別,這不但內閣和白廳不相信,現在的英國公民也不相信,此時此刻,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英屬印度早已經獨立。
戰爭付出的巨大代價,英國卻不能和從前相比,整個社會對當前英國在全世界到底處在什么位置也有一絲茫然,在這樣一個時刻,伊麗莎白的加冕禮可以讓這個國家透過年輕的女王看到自己的未來。不過分寸很難拿捏既要有足夠多的過去,從而讓英國人對歷史的延續性重樹信心,又要有足夠多的現在與未來,讓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躺在祖先的墳墓里。